浩然旷达乐人生|我读《苏东坡传》
近日诵读宋词,被东坡笔下诗词之美深深震撼,又兴致勃勃拿起这本被誉为“中国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大家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细细品读。
从品诗词时的顶礼膜拜,到阅其一生后的高山仰止,叹苏东坡远不止一代文豪。作为中国历史上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物,读他命运多舛、浩然如仙的一生,心中涌现出无尽的崇敬和羡慕。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人格,对他的敬仰已然远远在于诗文书画之外。

有道是,“知行合一王阳明,乐天至善苏东坡”,把苏放在和王一起的位置,虽不如阳明神一般的存在,但从中国文化艺术的角度,罕有可比性的全才苏东坡,亦是拥有旷世之才以及对后人有巨大贡献,是可以比肩王阳明了。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越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他的浩然正气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林语堂这本传记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徐徐道来,虽带有粉丝对偶像难以掩饰的热爱,但查足史料治学的严谨和文字功底的专业,让其不失为一本好的人物传记,豆瓣评分8.5,当当网2016年好书榜传记类第2名,足见林语堂老先生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苏东坡这位已逝近千年的文学大家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读罢,深感必须认真写作一篇读后心得,以抒发我等迷妹的滔滔敬仰之情。从几方面记录一下:
-1-才情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林语堂
苏东坡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稍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他的为人和才情也赢得无数后人为之倾倒。他的天赋才气特别丰厚,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
* 诗词
在才俊辈出、文坛巨匠荟萃、星光熠熠的宋朝,苏东坡被誉为宋朝鸿儒之冠、文坛盟主,堪称宋朝的骄傲。今日还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甚至朗朗上口的经典名句很大部分都出自苏轼之手。
如众所周知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秒杀所有的中秋诗词;而公认为表现西湖最好的诗,亦出自于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样的千古名作太多,不胜枚举。
除了留下太多传颂至今的经典大作,苏东坡对文学主要的贡献,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阔其领域,变成表达胸怀感想的文学形式,谈道论禅谈人生哲理,恢弘之气油然让宋词进入一个更高远的境界。豪放大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深意浓如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婉约清新如《蝶恋花》,豁达洒脱如《定风波》……
*书画
苏东坡不仅创造了他有名的墨竹,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苏东坡画论的影响力有力的推动了文人画潮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苏东坡是文人画理论的世纪奠基人。
在中国艺术上,尤其是表现中国笔墨欢愉的情趣上,苏东坡独创一脉。书画同源,作为中国南派画之始祖之一,苏东坡对中国书法的结构与气势的原理都已窥其真诠。
*集大乘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东坡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混合的人生观。一代大儒,精通道家,以佛家为伴,集儒释道三家大乘于一身。
* 注经和诗
在被流放期间,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共同为五经作注,他本人注完了《易经》《论语》《尚书》。最为了不起的是他和了陶诗一百二十四首。
* 通医理
苏东坡流放时期养成到乡野采药的习惯,并考订药的种类。他不但读遍中国医书,还常把旁人分别不清的药草写文字说明其异同性质。如用荨麻治风湿的办法就出现在他所写的医学笔记中。
-2-性情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们喜欢东坡,不仅仅在于他的多才多艺,而是在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慧,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元气淋漓富有生机,保持天真淳朴,终生不渝。
纵观其一生,经仁英神哲徽五朝,在险恶的官场几经沉浮,多次被贬流放,但在面对坎坷的人生境遇,他依然豁达洒脱、乐天知命。旷达超然不为身外事所困,畅饮恸哭显真性真情。他的政敌最苦恼的是,不管置他何地,丝毫不减他的潇洒精彩。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渡过了一生。
因为他爱诗歌,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由于他爱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他之不能忘情于女人、诗歌、猪肉、酒,正如他之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同时,他的慧根之深,使他不会染上浅薄尖刻、纨绔子弟的习气。
-3-乐生活
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由四十岁开始。在被迫退隐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百姓爱戴、诙谐可爱的苏东坡出现了。
在黄州,苏东坡真正开始务农,自称东坡居士。他为自己盖房子、筑水坝、建鱼池、种菜种麦子……他喜欢研究做菜并创新,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鱼樵为伍,消磨一日时光……如他自己所写:“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数十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他成立救儿会,修炼瑜伽和养生术、研读佛经、练习打坐和气功。在惠州,苏东坡自己酿酒,在海南自己制墨、乡野采药制药……
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
-4-广交友
东坡先生一生都在一站一站的走,无论他到哪里,都有一群或多年挚友或邻居百姓、达官名仕或道士高僧的追随和帮助。纵然会有人说那是因为东坡才气和名气使然,但更真切的,是因为他的才情、性情、品格、人生态度。因为这些喜欢他的人,大多都是在他落魄潦倒、被陷害和前途未知时出现的。他们给东坡救济、为他和弟弟带书信甘愿行走千里、陪他一起生活数月……这些当然不是附炎趋势,更不是可怜同情,因为东坡有趣的人格魅力,他们一起饮酒论道、歌词诗赋、联手作画、游山玩水,好不痛快。
东坡一生爱他敬他的好友无数,当然也跟他本人随和不自傲好客有关,他和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他从没有一天没有客人,若没有人去看他,他就出去看邻居。当地的居民,那些穷读书人的子弟会来帮他盖房子,邻居会赊酒给他喝,猎人会在早晨叩门赠送鹿肉……
在每一个他所经的城市,都受人招待受人欢迎,大可以称之为胜利归来,到每一个地方都有朋友和仰慕他的人包围着他,引他去游山游庙,请他题字。苏东坡自己说:
“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园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或许也因为这份大气自得接地气,才能让一个饱学天才真正去懂得。
(在这本《苏东坡传》里,也遇见和更进一步了解了很多闪光的大咖: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米芾、李公麟、蔡襄、陈季常……)
-5-仕途
苏东坡一生仕途艰辛,屡遭迫害,多次被贬,和他坦言无畏、孤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更多的可能是他自己志不在此。
东坡最高官至三级翰林,他若在有上进求取宰相之位应该也是不难的事情。他为官最快乐的时候是在各地做太守的时候,不求富贵显达,但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心系百姓、为国为民的好官。
他的优异政绩足可以说明他并非没有治世能力:
在杭州时,短短一年半时间,他给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他疏通盐道、修建西湖、稳定谷价、修缮官舍城门谷仓、建造供水管和水库解决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扩展江苏的运河系统。
在杭州扬州颍州等地赈灾救济……
在惠州,东坡已然只是个普通公民,但依然通过对当地官员的影响力为百姓造福,如建桥、解决饮水问题、农民的插秧问题等,为广州的治理出谋划策……
(另,在本书中,对王安石变法及其当政时的朝廷局势描述甚多,虽可能作者对王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这段历史,诚然了解了不少。)
-6-情爱
爱情:本不想写这已陈词滥调的一段,简以概括:第一任妻子王弗成熟智慧,但在26岁即早逝,东坡写出千古悼亡妻绝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第二任妻子闰之是前妻的堂妹,柔和懂事,相伴东坡时间最长。堂妹“小二娘”逝世时东坡用“此心如割”描绘心情,是他一直难以忘怀的女人(猜测可能是初恋)。然后是以妾的身份陪伴其左右的王朝云,他和东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交流,以及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堪称东坡真正的灵魂伴侣。
(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不知道的。)
亲情:真正让人羡慕的是他和弟弟子由(苏辙)的兄弟情义。进入宦海兄弟二人常年各分东西,却想方设法尽皆可能的在一起(比如送个行要依依不舍的送长达几月),分开的日子以书信和和诗的方式彼此牵挂关心。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东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如我喜欢的《与子由渑池怀旧》)。
东坡的孩子们也是随父亲四海为家,和子由的子孙们共同建立了一个相爱相亲、让人羡慕的大家庭。
-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的生活。
-人的生活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在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我感:
1、上得朝堂、下得厨房,天才横溢、洒脱阳光,懂得来生活、诉得来衷肠——苏子瞻,男神也。
2、浩然旷达或许是一种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境界,但又一定是此生追逐的理想之境。登高如东坡,跌入低谷时的落差比我等常人的起落高出数倍,却依然能苦中作乐,把一生修炼出特有的境界和滋味。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学习东坡先生,“安闲散,耐富贵”,过好当下,老天给什么就用好什么,多一些爱好,多一些尝试,享受生活乐趣,追寻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为人生多打开几扇通往精彩的窗。
4、有胸襟欣赏他人,有才学吸引他人。
5、中国文化,诗词之美,博大精深,要有一颗懂得欣赏的敬畏之心,在经典中学习,为生活、为眼界抹上斑斓缤纷。
最后,或许东坡的这首《定风波》最能表达胸意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且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完-
文 | 悦己者容Grace
潜心读好书,认真写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