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基本原理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40人
oseca
一、概念
系统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二、系统1与系统2的对应和联系
系统1 | 系统2 |
---|---|
快思考 | 慢思考 |
冲动的,凭直觉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 谨慎的,通过一定的分析推理得出结果 |
可以分心 | 很难分心 |
可以同时处理几件事情 | 处理一件事情时会忽略其他事情 |
自主运行,无法关闭 | 需要时再启动 |
很勤快,不怎么费力 | 有点懒惰,要费脑力 |
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 | 紧张、瞳孔放大 |
大多数事情都是由系统1引起的 | 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再做进一步的计算判断 |
自动发生,不受控制 |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
容易带来认知错觉 | 负责人们的自我控制 |
错误常常难以避免 | 通过计算,负责对抗认知错觉 |
需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错误 |
三、系统1与系统2谁为主
系统1才是主角
虽说不太可能,自视为主角的系统2一定只能做个配角。系统2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其各项活动都需要努力,但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需的努力外,它不愿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进行执行,因此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瞳孔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灵敏指示器
科学家发现瞳孔就像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在进行系统2思考时,人们的瞳孔会扩散,而且会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加扩散得更大,当扩散到最大的时候也正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时候。因此,通过观察瞳孔,人们大脑的活动是可以看见的。
人脑偏向于“最省力法则“
系统2是唯一一个可以按规则运行、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自动运行的系统1不具备这些能力。
懒惰是人类的本性,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儿,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为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我们总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启动系统2,系统2也会力求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去达到目的。
卡尼曼相信,增加记忆里存储的信息,可以提高我们的直觉思考能力。通过训练可以提升直觉能力依赖于两个条件:
- 环境的规律性足够强使其能进行预测。
- 必须有"机会通过实践了解这些规律。
同时,系统2失去对系统1的控制,主要是因为受资源条件限制。改善系统2思考的资源条件,即加深和扩大我们对相关信息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