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辑芳草集谈天说地

孤独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雅嘉

从前的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

内向到什么程度呢?

上学时不敢跟同学们对视,在学校遇到任何问题都不敢向老师求助。

在放学独自回家时,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一边低头望着自己的鞋子,一边在脑海里布置一个场景跟平时不太敢与之交流的人设计对话,有时会因此走错了路。

在无人的车站等车时,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发呆,脑中幻想着与人对话,说到某些有趣的话题时,还会自顾痴痴地笑,有时还会因此错过了班车。

在坐上车中座位时,不管车外的风景,忽略拥逼的车厢,只顾自顾自地发呆,自己与自己对话。

就是在任何独处的时候,不论外界如何只顾自己的思绪,一人自成一世界,与外界隔绝。

有很多时候,母亲看到我在车站发呆还告诫我,出门在外要留意周围危险,不要发呆。

甚至有一次,她看见我自顾痴痴的傻笑,还以为我脑袋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面对她的告诫与质问,我没有说什么,因为知道我说不清楚,说了她也不会明白。

长大后渐渐熟知社会规则,为了不成为异类,为了正常社交,学会了带上永远微笑的面具,笨拙地模仿着性格开朗人们的行为举止,有时因此而闹出不少笑话,随着应对尴尬的场面越来越多,演技越来越熟练,现在连身边的密友都以为我是一个没有烦恼的人。

只有自己清楚,那个自卑内向的小女孩永远在面具后面,只是面具带久了就摘不下来,导致面对任何人时都会条件发射地扬起微笑,内心的脆弱敏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显露。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脑袋确实有问题,要不然为什么自己这样蠢笨,脑里尽想这些有的没的。

直到我上年看到一本由一位心里治疗师写的书《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里面有一段话写道:

Every person you've been close to lives on somewhere inside you. Your past lovers, your parents, your friends, people both alive and dead- all of them evoke memories, conscious or not, Often they inform how you relate to yourself  and others. Sometimes you have conversation with them in your head; sometimes they speak to you in your sleep.

(翻译:每个你所接触的人都会存活于你内心的某个地方。您以前的恋人,父母,朋友,无论是活着的和死去的人--所有的人都会唤起你关于他们的记忆,无论有意识与否,他们通常会影响你如何与自己与他人建立联系。有时你会在脑海中与他们交谈,有时他们在你睡梦中跟你对话。)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表现是大部分人的一个正常表现,后来慢慢分析,发现以前在脑中出现过与自己对话的都是一些平时羞于向他们交流的人,如尊敬的老师,高冷的学霸同学,邻居家帅气的哥哥,这些都是自己内心渴望亲近交流的人,只是由于自己性格内向羞于在他们面前表达自己。

我是在那八十年代众多独生子女中的其中一个,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课学习,放学后不能在外面逗留,要马上回家做功课。

由于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在外朋友不多,在家里的大人都是忙出忙入的,除了检查功课,其余的都是各忙各。

尽管内心有各种想法观点想表达,因条件限制,我把它们全都封印在心里,无人可以窥见,对外不发一言,但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向他人倾诉的需求。

自己与自己对话,在脑海中设计场景与平时因为内向而羞于与之交流的人们说话,内部消化,就是我的倾诉方式。

我想这就是孤独到极致的表现。

曾以为“孤独”是一个贬义词,现在的我却觉得这是个褒义词,我喜欢安静,喜欢独处,拿着一本书着一个角落坐下便能建起一个孤岛,渐渐地便也不明白为何人人都害怕孤独。

仔细想想,其实我只是早已忘了当初感到孤独时的感受,那无处安放的难熬,只能放在心里自己慢慢消化.

由于长时间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渐渐地,孤独便融入血液中,成为本能,铸造成现今的我。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只是,如果有时光机,我会回到过去抱一抱那个备受孤独煎熬的女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