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鸿鹄之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0052/9d26acbabd7241e1.jpg)
今天跟儿子闲聊,考他一个问题:“燕雀安知——下边是什么?”
他脱口回答:“鸿鹄之志!”音儿都对了,不错!
继续问:“听谁说的呢?”
他的回答是:“曹操说的。”没错,《三国演义》里曹操是这样说过。
掉一下书袋:
一、鸿鹄之志,最早的出处,是《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看来作为一种远大的人生志意,鸿鹄之志在古人那儿早就有定论了。
二、鸿鹄之志,最有名的出处,是《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边有个故事:
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阳城雇农陈涉在劳作间隙休息时说了:“各位兄弟,将来富贵发达了,别相互忘记哈!”其他雇农笑他无知。陈涉就叹了一口气,说了这句名传千古的话:“燕子和麻雀,又怎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三、当然,鸿鹄之志最普及的出处,还是《三国演义》,通过电视剧播出后可以说家喻户晓。这里边也有一个故事:
话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在京城是没法混了,就连夜逃往老家安徽亳州,结果走到中牟县城时,被人认出来抓了。县长陈宫夜里偷偷审问他时,他说了这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抓了我,去洛阳请赏就是,何必多问!”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820052-541ee79e2fbf7955.jpg)
这两天,“鸿鹄之志”再度走红网络,和大学校长念白字有关。这错,的确是不该错的!记得十几年前,也有一位大学校长在一个重要场合犯了类似的错误。当时尚在世的季羡林先生,还跟到医院看望他的一位大领导说:“大学校长得认字儿!”
今天看校长也专门认错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孔夫子说的:“君子犯的过错,就像太阳遭遇日食。错的地方,大家都能看见。他能及时改正,人们反而会更仰望他。”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这也带给我们几点启示: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高度谨慎。就像公安人员常说的:“你要么不说;要说的话,得想好了,你的每一句话将来都是呈堂证供!”
第二,学习还是要扎实,不能“不求甚解”。我们知道,古人过去是用“不求甚解”、“独观大略”来形容一个人读书的高明,这俩词就是用来评价陶渊明、诸葛亮的。但实际上,做学问需要扎实。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820052-1aea0c85b3d80cbb.jpg)
一代大儒曾国藩先生,在他的日记中有“八本”的说法,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弟,第一本就是“读书以训诂为本”,先把字认准了,声音读对了,意思搞明白了,这是读书的基本功。
钱钟书先生那么大的学问,我注意到他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读字典、词典,不仅读得津津有味,而且喜欢在上面做批注。据说牛津出版社曾经想高价回收他读过、批注过的《牛津词典》呢!
下面,也把曾公说的“八本”抄在这儿,与大家共勉:
一、读书以训诂为本;二、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三、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四、养身以戒恼怒为本;五、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六、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七、作官以不要钱为本;八、行军以不扰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