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好的家风
我有中国诗词相伴,我不孤单。
——叶嘉莹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是“诗词三部曲”的最终章。这部影片记录了命运多舛、性格恬淡,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叶嘉莹先生的一生。
叶先生坎坷的生活经历令人动容,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敬佩她在苦难中对诗词的不离不弃,敬佩她将诗词融入生命,借诗词穿越苦难。她用激情吟诵诗词,让作者的生命与情感复活、延续。她用真情铸就诗词,用诗词表达对亲人、对祖国、对传统文化的挚爱。
99岁的叶嘉莹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传承中国古诗词。是什么让她对古典诗词文化有着如此深厚的源远和热爱?是家风。
叶嘉莹出身书香世家,受家风的熏陶,先生幼时便开始背古诗、读《论语》,后来教古典文学,一生创作与研究诗词。这些都是浓厚的国学家风在她的思想里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风的传承是最好的教育。古往今来,许多的名人志士之所以能够立大志、成伟业,无不是良好的家风在起作用,无不重视家风的传承。林则徐教子名言十条,傅雷家书的家风家训,曾国藩“奢”、"逸"、"骄"的三字家训等,影响其家族的同时更是激励一代代人。
董卿,大家都不陌生,她做主持人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很漂亮。但是自从看了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之后,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她气质优雅、有风度有内涵,有一股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追其原因,这是她自幼饱读诗书的厚积薄发。她的父母双双毕业于高等学府,她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离不开父亲对她的“魔鬼”教育。
《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期节目中,有家人四世同堂,到场的姥姥姥爷、外孙女,没有到场的爸爸妈妈,家庭成员无不热爱读书。年已96多岁的太姥姥,依然保持着每天读诗的习惯。其家庭之所以文化氛围浓厚,大家感情和睦,原因就是受了太姥姥身体力行的影响,把读书的习惯传承了下来。
正如董卿所说:“其实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的父母或者长辈所倡导的,并且能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氛围!我们就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家人和睦,尊老爱幼,诗书传家的美好家风。”一个家庭的家风,不仅承载着过去,更预示着未来。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年轻的爸爸打开书本遮挡住玩耍的手机,旁边的儿子模仿爸爸的样子在看书。很显然,视频中的爸爸懂得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方法,但是缺少“身体力行”的行为。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自己玩着手机,却埋怨孩子不好好学习。在这个物欲横流、网瘾成痴的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应该放下手机,读书赏文。让优秀的品格、健全的精神、良好的家风,成为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良好的家风,不是一朝形成的,家风的传承也不在一夕之间。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合力,一家人、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不懈努力、坚持摈弃不良习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这种文化,唯有生生不息地传承于为人处世之间,才能发扬光大。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间;拨弄树枝,香气渗透着衣衫。
捧起书本,让书香气息旖旎心间。
拨弄诗词,让传统文化氤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