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可以花更少的钱,反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午间美好生活提案 职场人的小成本逼格指南
想要问问你:穷不穷啊~最近~
午休君的人生,一字记之曰:穷。
不过倒是穷得挺淡定的,正所谓宠辱不惊嘛。
关于花钱,我有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人生信条。
第一个信条,是不要凡事都试图“省钱”。
我相信自我调节机制。达则兼买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钱的时候就尽情买买买,人生得意须尽欢;没钱的时候就有情饮水饱,萝卜咸菜好过冬。
觉着这样才能把效益最大化嘛。有钱的时候压抑自己的购买欲,这里抠那里省,势必不开心,没钱的时候还是不开心,与其都不开心,还不如先在有钱的时候开心开心呢。
第二个信条,是有钱也不能随意挥霍。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便在仓廪丰实的时节,也绝对不能大手大脚,见什么买什么。
这无关省钱,不为节俭,而是关乎人生的幸福感。
我不相信金钱如粪土这样的鬼话,但我确乎相信,从温饱至小康之间的某一个阶段开始,金钱与幸福感就已经不成正比了。有时候,你花了很多的钱,反而给自己买来累赘与麻烦。
如果能花更少的钱,反而过上了更幸福的生活,不更是美事一桩吗?
不信?这就来细数我的“少花钱幸福法则”,分享给困惑中的你,也是提醒贫穷状态下的我自己。
01 拥有一百支口红,和拥有十支口红的效果是一样的
虽说有可能会被喷成“直男癌”,但我还是必须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子一样说句人艰不拆的大实话:“拥有一百支口红,和拥有十支口红的效果是一样的。”
星你色想你色人鱼色斩男色吃土色梅子色豆沙色大红色……哑光雾面镜面唇蜜唇膏唇釉染唇膏……各种排列组合无穷无尽,让你觉得买一百支都不嫌多。
然而承认吧,适合你的颜色就那么多,买了n支仿佛鬼打墙,到头来都是差不多的颜色。
就算你真觉得颜色支支不同,但在别人眼里,也顶多就是“红色”“桃红”“橘红”这些简单的区别而已。
如若对方是个真·直男,也许都只能换来一句“你今天气色不错”的评语。
消费主义时代,商家无时无刻不在瞄准你的钱包,因此必须动不动就“搞搞事情”,升级你的欲望。
明明是差不多的颜色,A家用了一个美美的包装,B家添加了滋润成分,C家创新了涂抹的方法,D家则出了限量版。但真值得每一款都吭哧吭哧掏腰包吗?
口红只是一个例子。其他产品也是一样,例如眼影盘。例如衣服。欲望没有止境,东西是买不完的。还是知道你自己的需求最重要。
了解到欲望和需求不划等号,了解到物品有一个“够用”的上限,是我们进行下一步讨论的基础。
02 限定物品的数量和容量
畅销书《法国人只需十件衣》中,作者、旅法美国留学生詹妮弗来到寄宿的法国人家中时,震惊地发现,主人的衣柜中只有十件当季的衣服。这十件衣服,各自承担的功能不同,不会重复购买,但每一件都精致而得体,足以让主人充满独特韵味。
东西贵精不贵多,这其实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每个人对物品的管理宽度都是有限的。当一样物品的数量超出你的管理范围,你就会对它们失去控制。
如若你自己的物品都不受你掌控,你又如何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从这个侧面来想,法国女人的从容优雅,背后不是没有原因。
试想,如果你的衣柜只有十件衣服,每件衣服都会被你充分地利用起来,你会细心钻研它们彼此之间的搭配,做到“物尽其用”。
但如果你有……比方说,四十件衣服。彼此之间搭配的可能性骤然多了许多,反倒降低了每件衣服的活用率,有些衣服可能就会被遗忘和闲置。
你相信吗?磁场是存在的。当你身边环绕的每一样东西都散发着“物尽其用”的光辉,你的磁场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和健康。然而,当你身边充斥着冗杂物品,它们则会释放出负面的信号,破坏你的磁场。
OK,我们可以不说得那么玄乎。以下场景,别问我怎么这么熟悉——
就想象一下衣橱爆炸的状态吧。当你为了找一件衣服翻箱倒柜、遍寻不着的时候,已经影响了心情。
而当这件衣服终于找到,却皱如烂腌菜的时候,你感到根本不想穿上它。
当你忍着心中怨气,急急忙忙给衣服喷水、熨烫的时候,你已耽误了出门时间,最终导致迟到。
而当你穿着并不喜欢、皱褶未消的衣服见人的时候,你的心情将越发雪上加霜,脸上早已失去了自信的笑容。
仿效“十件衣”的概念,不妨给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数量定一个上限。
在数量上,到底是5、10还是15、20,倒并不一定强求。只要遵循自己的需求来制定标准就好。
可以细数自己到底需要哪些衣服。例如你的冬季十件衣标准可以是:大衣×2,毛衣×3,半裙×2,连衣裙×1,裤子×2。(运动衫等功能性衣服可以另计)
还可以是“只允许自己同时拥有10支口红”,“只允许自己同时拥有3个眼影盘”、“只允许自己同时拥有三支钢笔”,等等。
除了限定数量,还可以限定容量。
比如给某样物品设定一个收纳容器,永远不要让这样物品多到装不下的程度。
而最理想的情况,是物品只占最大负荷容量的80%,会让你更加轻松愉悦。
还是以衣服为例,如果你就是没有办法规定衣服的数量,起码可以规定“所拥有的衣服必须只以挂满这个衣橱为上限。”
如果你已经超过上限,应该先进行清理;在衣橱饱和的情况下,今后如果再买新衣服,可以遵循买一丢一原则,买一件,就舍一件,让衣橱的总量保持平衡。
03 快用完的时候再买新的
这一条,写给囤货癖。
仿佛必须囤满整个家才有安全感,最终囤着囤着,自己都忘了自己买过什么。等发现时,已经过期。
或者是手头的护肤品还没用完呢,忍不住又买了新的。总忍不住手贱想去试用新的,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旧的从此打入冷宫直到过期。
为什么不能等快用完再买新的呢?女人嘛,总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譬如有一个看似最无法反驳的理由就是,“最近刚刚去了香港\台湾\国外,看见免税店就囤了好多。谁让国外便宜呢?”
然而,有的人买免税商品省下的钱,还够不上因为囤货过期或因为喜新厌旧而造成的浪费。
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贯彻得不错。首先这可能得益于我有一种变态般的强迫症,就是如果能把一件东西用到空瓶,会觉得特别爽。
我会怀着一种“谢谢亲,你死得其所了”的心情,把空瓶虔敬地扔进垃圾桶,听着“咚”的那一声响我就开心。
曾经尝试过旧的没用完又买新的,结果因为贪图新鲜的本性造成了浪费,对于被浪费掉的那一罐,总怀着负罪感。
所以后来我一直遵循“用一买一”的原则。那就是会估摸手头那一瓶用完的时间,等快用完的时候再买新的,如果正好能在用完的时候买到新的,那种无缝对接的感觉,会在我心里想起充满快感的齿轮咬合声。
当然,出国的机会机不可失,我也不会不买。
但我会在出国之前仔细排查一遍现有护肤品,剩量确实少于1/2的,才会被列入采买清单。在国外只会按清单购买,相同功能的护肤品,除非有让人无法拒绝的特价,否则绝对不会买两件以上。
每年出国m两次,出一次国可以覆盖最近3个月至半年的护肤品需求,也差不多了。没必要为了更长远囤货。
实在是缺某样护肤品近期却无法出国买的,那就找代购、海淘网站、托朋友带(当然不要过分麻烦朋友),实在不行去专柜……总之现在地球都已是一个村了,总有办法买到吧。
04 在买东西前,先想象一下它的使用场景
这么多年购物经验下来,有一个血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只因为‘美’而买东西”。
作为一个颜控,我当然懂“东西好看就行啊为什么非要计较实用”“单是设计就值得埋单”“美就是这样东西最大的功能”等等“美”的辩护词。
然而,只有小女孩才会不顾一切想要一个漂亮的糖果。长大了以后我才懂得,美的东西不一定非要都拥有。
有些时候,那样东西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很可爱,但当你把它买回家之后,你发现,根本没有使用它的合适场景。
例如有一次,我去台湾正好碰上柳宗理的器物展,在展厅旁边的商店,看到原来在展览上为之惊艳的烧水壶,原来刚好有卖。
于是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然而可笑的是,我家里明明有更方便的电热水壶,我是从来不用煤气炉烧水的。
而我家也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把那个壶纯粹当做摆设来安置。
所以两年过去,这个壶都永不见天日地躺在橱柜里,每每想到,总觉得对不起它。明明出身名门,居然还被我打入冷宫,愧疚得要命。
如果你了解柳宗理设计的实用主义,了解他父亲柳宗悦的日本新民艺运动强调的实用美学,你会更加能理解我这种愧疚来自何处。
信不信由你:物品是要在持续使用中散发它的美的。尽管我后来一次没有用过这个壶,但它现在的状态已经不是“簇新”的了,而是仿佛覆盖着一层厨房油烟和灰尘构成的膜,看着它,很难再找到当初让我心动的感觉。
我因此告诫自己:下次在买任何东西时,都要先想象一下它的使用场景。如果这个场景是确有可能经常发生时,才下手购买。
例如我之前想买一个蓝牙音箱,但想到家人并不喜欢音乐,没有合适的使用情境,就一直没下手。
但一次和朋友一起旅行,她在酒店里使用便携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我这才切身发现,在旅途中用音乐填满房间的感觉实在太美好。我这才想到,我每年都很多出差和旅行的机会,这不正好可以用蓝牙音箱播放音乐吗?
于是我这才下单买了一个便携蓝牙音箱,现在也一直使用着,没有荒废。
当然也不是说,只能买实用的东西,而不能买美的东西。
如果那样美的东西刚好能为你的家增色、符合你家居的整体氛围,而你家里刚好有摆放它的空间,当然可以购买。
另外,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更希望我生活中那些美的东西,可以担负一些实用的功能。例如,我家已经没有足够空间可以摆放美而不实用的装饰品,但我正好想买咖啡器具,于是我就选择了外观比较美的咖啡器具,既实用,也起到了装饰效果。
05 充分利用手头既有物品,会更有成就感
有时候,我们的“乱买”来自某种“匮乏焦虑”。我们总是觉得衣橱少一件,总是觉得没有合适的餐具装某样菜,或者总是觉得家里的食材不够做出美味的食物。
但似乎做了“买”这个动作,你的焦虑就暂时得到缓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们遗忘。最后导致物品被冷落,直至过期。
在这过程中,你又在重复购买着其他相似的东西,无限恶性循环。
一个推荐的方法是“列清单”。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整理某一样物品,并制作成清单。例如,上个周末,我就给自己设定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检视家里的食材和调味品,制作清单。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原来我居然囤了那么多调味料,而且好多都已经过期了!扔掉过期的,把既有的制作成清单,我发现,以我平时做饭的频率,现在的这些也根本用不完。
我分析了原因:我这个人做菜喜欢标新立异,总去查阅网上的菜谱,并且严格按照菜谱执行。菜谱上所列到的食材和调料,我必须都把它们买回来。仿佛不放这些调料,我做出来的菜就是赝品。
然而往往有些调料只在个别菜谱中出现过,在我自己平时的烹饪习惯里,根本不太用这些调料。
最近看日本料理家、生活家门仓多仁亚的书,她的观点令我很受启发。她说平日里的家常菜只要健康、好吃就好,没必要去和网上或书上的菜谱较劲,购买一堆平时都用不着的食材。
菜谱只能起到借鉴作用。看菜谱时,遇到自己没有的食材,她会去分析运用这种食材的原因,例如是增加酸味还是增加鲜味,然后选取手头既有的食材作为替代品。
另外,还可以定期给自己出个考题:在不增加库存的情况下,就家中既有的食材做一桌美味的菜。
不仅能给自己增加乐趣,而且能很好地把手头的食材消耗掉,避免浪费。
记得去年奥运会的时候,日本网友评价刘国梁:“看着就是那种能把冰箱里剩余的食材做出好料理的人。”
有国内网友笑话这位日本网友,太不了解我们的乒乓大神,我反倒觉得他这句话,是对刘国梁极为妥帖的隐喻式评价。
身为国球教练,要的就是能点石成金,即便给一堆看似杂乱的“材料”,也能沉着应对,在不增加成本和投入的前提下,迅速排兵布阵,打出漂亮仗。
我们当然没有国球教练的高度,但如果能对着真正的冰箱里的食材运筹帷幄、点石成金,也是极有成就感的嘛。
祝你午休愉快!享受清简、轻松、自得的人生!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请你不吝动动手,关注一下“午休在别处”,把它分享出去吧。
- 好好利用午休时间,打开人生新大门吧!-
版权声明:
1、本篇文章内容全部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作者,谢谢!
2、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亦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