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患者”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仙人球1988
前几年因为一本禁书,“巨婴”这个词火了。
我的理解是,虽然外表看起来人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但是我们的“婴儿期”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相反,它只是“潜伏”起来了,躲在了大脑的某个昏暗的角落里。但是呢,在遇到强烈刺激的时候,这个“婴儿”又会被唤醒,使得我们的表现就像是一个哭喊的婴儿。
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我们不成熟,只是婴儿期没有消失,被激活了。
同样,一个人之前经历的各个年龄段,也都没有消失,如果遇到合适的条件,这些年龄的“自己”就会“重现”,看起来与年龄不符,但是却有实例,比方说“忘年交”,“老牛吃嫩草”。
也就是说,很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多重人格”,只不过只有一个主人格出于活跃状态,如果主人格与年龄段一致,就算是正常人。
最近看美剧《西部世界》第六集,看到老年时期的威廉姆(黑衣人)和少年,青年,壮年,中年等不同时期的自己对话,医生利用VR眼镜让他产生的这种“幻觉”。但仔细一想,也不如道理,如果他之前经历的年龄段消失了,VR眼镜还有用吗?这反向证明,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没有消失,只是潜伏起来了而已。
像《二十四个比利》中的主角,就属于多个人格同时作为主人格存在的特例,谁也无法完全征服其他人格,看起来就不正常了。
如果每个人不同年龄段的自己都存在,是什么样的形式?
最里面是婴儿时的自己,然后外面一层是儿童时的自己,然后是少年,青年等,最后形成了一个俄罗斯套娃?
还是像乌龟叠罗汉一样,最底下是婴儿期,网上依次是后面的年龄段,越是下层的乌龟,影响力越强大?
如果同时存在,就会有一定的结构。
也就是说,可能,我们都是“潜在的多重人格患者”。这不是病,是一种事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