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路数

2017-01-22  本文已影响51人  潘潘Pan

最近又把《结构思考力》温习了一遍,结合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觉得这里面其实很有套路。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就好比一台计算机,他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想法,都是由背后深不可探的代码组成的。而这些代码,部分是原始写入(天生),部分是后天不知不觉的习得,《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正是把这种不可显见的思维方式变成显见,让人回顾、反思、优化。

那什么是思考的套路呢?

拿书中的例子举例,同时我会额外加上自己的理解。

有一辆货车从北京出发到西安送货,途中要经过限高2米的隧道,而车子连货的高度是2.05米,此时怎么办?

先不要看往下看,拿出纸和笔,想想,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行?

我猜你想到了:

1. 把货物重新整理,使得车子符合2米以下高度

2. 绕道走,不要经过这个隧道

3. 换辆小点的车,这样总体就不会超出高度

4. 分几次搬运

5. 把汽车的轮胎气放掉点,以降低高度

6. 等等

方法那么多,看上去很凌乱,我们整理下,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你的思维也就更加清晰了。

首先,过隧道可以针对影响这件事的3个事物想方法,这3个事物分别是车子、货物、隧道,再针对这些进行细分办法,这样是不是把之前看上去很多解决方法都理顺了,每一个拆分必须遵从MECE原则,即互相独立又完全穷尽。即每个分类都是按照一个逻辑进行细分,互相不可交错。否则这种分类就是无意义的。这种办法可以让你把解决方法更加全面的想到,不会遗漏任何。

这就是书中的例子,但是是不是就这样算完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限制2米的高度是不是足够精确,因为目前来看只高了5厘米,如果隧道实际偏差点,就可以通过了。

另外,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辆车要从北京送货到西安,比如送的是棉衣,为了西安的流浪汉过冬,那是不是可以从别的地方送物资过去?又或者是西安政府开辟出一个救济屋,可以住在里面,避免挨冻,解决的办法不一定是送物资,可以是救济屋,也可以是其他方法。

前面的思路是解决如何从隧道限高无法通过的问题,但是最关键的是做这件事情最终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思路重新整理下:

另外书中关于,怀疑隧道高度实际可能没有2米,我觉得单独放在关于隧道的解决方法上不太合适,因为对于这种怀疑,一样可以怀疑在别的地方,比如这辆车是不是实际确实高度为2.05米,有没有可能测量的时候发生误差,所以针对这种我觉得应该对遇到的问题怀有怀疑的心态,检验确实是事实后,再做出判断。

好了,我们回顾总结下解决问题的套路:

1. 最终要达成什么目的,每一个大的解决方案都可以裂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解决方法。

2. 检验命题是不是真命题

3. 具体解决办法,按照影响这件事情的不同对象进行拆分,对每个对象的办法进行细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