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人生格局的修炼

掌控人生从了解自己开始!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5人  门传雨

曾经有人问李开复:“为什么你一天之内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我一天却连一件事都做不好?”李开复说:“如果你不是懒,那你就是不够了解自己”。

当一个人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他就能找到最合理的处事方式,高效驾驭自己的人生。


1. 别想读懂他人,又怕被他人看透

当我们说到读心术的时候,相信你大脑中出现的第一反应是读懂“他人的心”。在读懂人心方面,我们多半是向外看的,这是一个自然的心理防御过程。

因为读懂他人,会让我们感到既安全,又主动。

网上充斥着“识别渣男36式”,“真正爱你的男人是怎么样的”,“防火防盗防绿茶”这些将人标签化的文章,以帮助大家快速识别某类人群。这类文章点击量非常高,可见读懂别人、保护自己是大部分人的内心需求。

当身边的朋友知道你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他们大多是抗拒或者不支持的。抗拒背后的潜意识就是怕自己被他人洞察。心理在想,“不会以后我想什么你都知道了吧?”

虽然我们害怕被别人窥探到内心的隐私,可我们又理所当然地希望:自己在乎的人可以懂自己,可以了解我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

当你和男朋友一起在餐馆吃饭,他买了你最爱的牛奶,却给你一杯可乐时,你会产生“他不了解你”的小小的失望与不开心。

但是当男朋友眼巴巴地问你“可乐好不好喝”的时候,你才发现他爱喝的是可乐,他只是下意识地把他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你。这时候你虽然觉得他还是不懂,但是你心里不会失望,因为你感受到了他的爱。

......

“你如果在乎我,就算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此刻的感受”。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生气!”

“如果你真的了解我,就算我嘴上说着不要,你也应该来关心我“。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亲密的人应该了解我们的想法与立场。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我们渴望洞悉他人,又害怕被他人洞悉,同时又渴望别人了解自己。

因为我们想让自己在一段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受到呵护。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糖纸”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收集花花绿绿的糖纸,透过这些糖纸去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五彩斑斓。其实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只是每个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而已。

同样,当我们了解他人的时候,也会受到“糖纸”的影响。

父母会依照自己几十年的处世经验去教育孩子,爱人会以自己的付出去衡量对方的回应。由于人生经历不同,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价值标准,比如:

“他只是个孩子”和“孩子就该从小教育”。

“不要和老人家计较”和“不要倚老卖老”。

......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要了解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说,因为我们可以先从自己开始练习,了解自己以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所谓“读人先读己”。

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只有了解自己,我们才能发现影响价值判断的“糖纸”,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找到影响行为的关键因素,把自己导向正确的道路。

这种“糖纸”在心理学中叫做认知结构,是我们用来加工外界信息的参考框架。

女生从小生病,妈妈会让她在被窝里好好躺着,喝淡粥,吃药,陪她聊天,这形成了女生的认知结构。而男生生病的时候喝点热水,运动一下出出汗就好了,这又形成男生的认知结构。

那么当男生和女生谈恋爱时,女生生病了,男生让女生多喝热水,这是男生认知里爱的表达方式。但女生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标准,就会产生“他不够爱我”、“他不关心我”的落差。

你曾经和一种类型的男生谈恋爱,但是你被背叛了,假如下一次谈恋爱的时候再碰上这种类型的男生,即使被深深吸引,你还是会产生恐惧,然后敬而远之。

著名的半杯水的故事也是基于这种价值认知。悲观的人认为“唉,就剩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就会觉得“还有这么多水”。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

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会被自己的“糖纸”影响到行为和情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错误的、片面的价值判断。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糖纸”,才能跳出局限看问题,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3. 学会换位思考,让人生更加高效

一旦你认识到别人和你的认知结构不同,你就会理解别人,转换到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而如果意识不到这种差异,妄图用自己的想法去绑架对方,就会造成冲突与矛盾。

比如在家庭关系中,老公用没有消毒的奶瓶给孩子喝水,你会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当你生了二胎后,带孩子变粗糙了,发现用没有消毒的奶瓶并没有什么影响时,你会觉得自己之前有点敏感、刻薄了。

又比如在职场关系中,领导会认为你作为员工,就应该实时汇报你的工作进度,让我知道你在做什么。而员工会认为,你既然把事情交给我,就应该信任我,你这样一直监督我,根本就是对我不放心。

你看,如果你了解对方的立场,你就会知道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包容别人的“糖纸”,减少冲突与矛盾,也就节约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时间,人际交往会变得更加高效。

迷茫的不是看不到路,而是看不到自己。了解自己的认知结构,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该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

“大四了,我该工作还是继续考研?”

“我是等工作稳定了再生孩子,还是等生完孩子再安心发展事业?”

其实,当你把这些问题说出来的时候,答案就已经在你心里了。就看你,敢不敢面对自己。

文|能量君图|百度图片

更多精彩阅读


陈坤: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

把孩子当做摇钱树:你是在消费孩子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