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Lucky会员组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娱乐至死

2021-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胭脂梨靥儿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说,这是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深度思考,就是保持探索与热忱的精神,于繁华中静待花开花落,在喧嚣中静看云卷云舒。
何以娱乐至死?

那么,今天胭脂梨给各位友友推荐的热推书是《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 尼尔 波兹曼

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等娱乐活动逐渐替代高级娱乐的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主要内容

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用事实论述: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书中的人仿佛都没有灵魂 信仰与追求, 整日里忙碌着如何娱乐, 大人绝不工作, 孩子绝不学习 (因为那世界里,书已经成了禁物)。那年轻人恋爱吗? 不! 他们嫌恋爱太麻烦!年轻人们整日里都像发了情的猫咪一样, 两个异性走在大街上, 只要肉体上看着顺眼,便可以 “炸” 出 “爱情的火花” 。 一切烦恼都没有, 绝不担心明天的生计如何维持, 绝不必担心孩子如何教养,更不必担心家里的房贷如何还清, 小有烦恼怎么办? 娱乐呀! 那世界的娱乐材料很 “丰富多彩” , 娱乐节目, 真人秀, 喜剧片, 等等等等, 应有尽有! 整个世界沉溺在无休无止的娱乐之中, 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拉姆斯特丹

目录 网图侵删

背景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后, 在80年代终于再次安定了下来。

但传统上重视节俭和勤奋、 反对纵欲的新教伦理已被倡导感性的自由解放彻底击溃。

在这场解放之后, 人们找到了更多享乐的理由, 于是一场宣扬娱乐的革命成了社会的广泛共识。 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这使得电视迅速成为时代的宠儿并迅速普及。

可是, 电视节目的内容却主要以肥皂剧、 真人秀等娱乐节目为主要收视范畴。

波兹曼(原书作者 下同 不再做特殊说明)认为, 每种媒介对于文化精神中心和物质中心的形成都有决定性影响。

从口语到铅字的媒介转换, 波兹曼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智力进步, 但是, 从铅字到电视的第二次媒介转换却是一次严重的智力灾难。

这是因为电视的话语主要通过视觉形象传播 ,而观众仅仅需要一种对视觉和听觉没有过高要求的平白语言。 为了吸引观, 电视节目进而作出一些新鲜刺激的调整 ,不断地制造奇闻异事和娱乐噱头来博取观众的眼球, 这大大埋下了媒介危机的祸根。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 公众话语的严肃性、 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严重的退化。”

电视一味地降低品格追求收视, 严重丧失了公众话语权, 这实际上就暗藏媒介危机的隐患。

娱乐至死

波兹曼为人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真的会“娱乐至死”吗?

娱乐已是这个时代的传媒霸权, 不管以何种方式, 都只为博人一笑, 艺术价值和伦理道德都可以弃置一旁, 可谓“得娱乐者得天下”。

人类不禁问自己:我们身嘶力竭所追捧的娱乐会不会亲手葬送自己?

人类不应反对适度娱乐, 但当娱乐日渐成为操控话语的霸权力量时, 它的负面作用就必须受到重视。

人类不反对忧伤和深沉比娱乐更有价值, 只是除了笑声之外人类是否还应该留下些什么?

如果欢笑过后留下的只是空虚和麻木, 以及对下次欢乐更强的期待, 那这样的欢笑绝对是廉价的。

事实如此, 如若人们一味追求娱乐, 而不反思娱乐背后带给人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评价, 那只能是“娱乐至死”;

如若人们能在适度娱乐中反思它所传递的认识, 并不是一味苛求所有事物的呈现均以哗众取宠为价值, 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娱乐至死”是波兹曼对社会现象的概述, 不是预言, 今后的社会媒介如何发展,还要看人类怎样应对危机 。

胭脂梨短评

在这个娱乐材料广布的时代, 娱乐节目娱乐短剧等唾手可得, 由此, 人们便不再重视思考, 不再重视阅读, 而是一有空闲就钻进各种 “电子榨菜” “爽文短剧”,的垃圾堆里。 阅读到底是什么? 思考到底是什么? 经典到底是什么? 人们会不会最终忘记自己是什么???

波兹曼并不想警告我们娱乐过度会致死, 亦或者娱乐根本不会致死,但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娱乐过度真的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丢失灵魂与信仰。

多次高频率的浅娱乐促使你渐渐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最终, 经典不能打动你, 阅读不能打动你, 生活不能打动你, 你只能沉溺在浅娱乐中一次又一次的狂笑。

胭脂梨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奶头乐”,“奶头乐”一次最早出现在《全球化陷阱》一书中,指的是 世界上大部分人被边缘化,无法参加劳动等活动,为避免冲突,就让那些被边缘化的大部分人沉浸在浅娱乐中,使他们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然而部分人的时间被娱乐长时间占用,而另一部分人依旧保持清醒,刻苦钻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此拉开。

剪裁自百度百科 侵删


短暂的娱乐与狂笑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最终沉淀在灵魂中的一定还是经典,是思考,是你自己本真!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