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掏空身体的不是工作,是你在屏幕前的“休息”!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15人  熊妈侯蕾

一、关于“休息”和“放松”,你可能理解错了

周一上班,小李顶着两个黑眼圈、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同组的王姐调侃他:“星期五你不是说上周加班累坏了,周末要好好休息休息吗?这两天你都干啥去了?难道是去工地搬砖了?”

不提还好,一提起“休息”,小李一肚子郁闷:“就是因为上周累坏了,我才想给自己好好放个假,连一个月前就报名的商务礼仪培训都翘了没去,想着睡睡懒觉玩玩游戏,过一个轻松的周末。结果一玩起王者荣耀就刹不住手,一开始坐在桌子前面打,后来干脆窝在床上打,困得实在撑不住了才睡,一睁眼先把手机摸过来,躺在被窝里接着打……这两天正事儿是真的啥也没干,可这“放松”的结果不但没让自己缓过劲儿来,反而搞得比加班还累!”

这话引起了另一个同事小凡的共鸣,“你好歹还是打游戏要动动手指费费脑子呢,我这两天干脆窝在沙发上追了两天《如懿传》。看电视这种事可以算是纯放松了吧?问题是被剧情勾着看到半夜还舍不得睡觉,周一起来也成熊猫眼了。”

“放松”的周末

如果你也曾有类似的感觉,先别急着自责。回想一下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你想要给自己放个假的初衷——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想得很对,认知心理学的专家们早就告诉过我们:

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能力和精力,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补充。当我们长时间集中精力忙于某项工作时,我们处理事物的能力就会变得低下,这时正确的做法就是必须让自己休息,通过休息我们的注意力可以重新得到恢复,并且能比之前更加精力旺盛的投入工作中去。

很有道理是吧?别高兴得太早!你以为你周末那些花在手机和电视屏幕上的时间是在“休息”、“放松”、“恢复精力”?若果真如此,为啥“休息”了两天,你不但没觉得自己能够“更加精力旺盛的投入工作”,反而更加疲惫、更不想上班了呢?

所以,你以为的“太累了让自己放松放松休息一下”,可能都是错的!

二、恢复vs.消耗?同一条路上的南辕北辙

顺带说一句,上面这段文字可不是从哪个鼓吹及时享乐的文章里摘出来的,恰恰相反,它出自《自控力:实操篇》,作者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早在多年前就以其“自控力科学”的主题课程而在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

《自控力:实操篇》

这个理论用在这里,显然不是为了给你一个放纵自己通宵游戏或是追剧的借口,相反,想要从那些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神的“放松”中挣脱出来,你需要知道的可不止“我们需要定期休息来恢复注意力”这么简单——

比起这些能恢复注意力的事情,我们往往更愿意去做一些打发时间的事情,而这些都是会分散注意力,令人感到筋疲力尽的事情。也许你会觉得刷新社交网络上的状态、玩游戏能让自己放松心情,但结果往往是因此变得毫无干劲,没法再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就像大多数人的习惯一样,想要恢复体力却选择了去吃对身体有害的快餐,原本想要放松却选择了饮酒,很多时候我们的状态会变得比之前还要糟糕。

发现了吗?你之所以“越休息越累”,问题不在于你不知道应该休息,而是因为你没搞清什么才是“休息”:原以为吃鸡能让自己“放松”,反而被“垃圾食品”增加了身体负担;原以为坐拥“王者荣耀”,却被手机奴役了身体绑架了时间;原以为选对了路线总能到达目标,没想到坐反了方向结果越走越远……当我们以“放松”为名陷入了对成瘾性事物的追逐,更可能的是,你的身体没有被工作掏空,却被你选择的“休息”拖得精疲力尽。

三、有效的方法,远比想象的更简单

话已至此,你可能和小李一样,开始着急追问:那什么才是“让自己休息的好方法”呢?如何区分一件事情是“恢复注意力”还是“分散注意力”的?

其实对于“休息”,我们的身体有着自我判断的天然智慧。

对于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事情,我们在上面消耗的时间越多,越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就越能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和幸福感被透支了。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就像一个黑洞,让你身不由己沉溺其中。一开始或许只是想要打发打发时间,结果却是时间被无限制的占用——这就是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它不太可能起到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而真正有效的“恢复”,说出来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而且很可能你以前早就知道: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只需要用短短40秒的时间进行眺望自然风景的短暂休憩,我们就能恢复注意力,从而在一些要求细致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好。能够帮助我们恢复注意力的行为还包括身体运动、集中注意力、进行呼吸冥想等。此外,看一些令人发笑的或者产生敬畏、怜爱之心的视频(如可爱的小动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0秒的眺望

不管你是会“啊哈”还是不以为然,欣赏大自然、锻炼身体、体会积极情感……这些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动作,就是恢复注意力的通行方法。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与其迷信某个清单,不如问问自己:

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什么事情能带给我们喜悦,什么事情是我们真正想要去做的,并且能让我们真正获得满足,能让我们清晰的感觉到有一种就到此为止的限度。

发现了吗?分散还是恢复,最重要的标准来自我们自身:你的感觉是喜悦满足还是疲惫透支?你对它是难以自拔还是能够点到为止?

四、对焦目标+限时,找到更有意义的乐趣

当然,知道如何区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做到。所以,下面两个可供借鉴的方法了解一下——

1、在接触最具诱惑力的互联网或社交网络之前,先想好一件很重要的事。这里所谓的“重要的事”,可以是喝杯茶、做会儿运动、看看新闻,也可以是在自己埋头于社交网络的世界前,先去和伙伴或室友聊聊天。

2、设定一个计时器,以此来限制自己沉迷的时间。例如用手机里的闹钟设定好时间,“就玩十分钟怎么样?”即使到时间停不下来,至少也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编造借口,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已落入了圈套。

谁都会有手痒眼馋忍不住的时候,打会儿游戏刷刷手机追个剧都不是大问题。可如果你也厌倦了自己打着“休息”“放松”的旗号,却把整个周末都搭进了屏幕里,就是时候给自己一些改变的理由了:

如果我们不能把时间都用在更有意义,更有乐趣,更能带来满足感的事情上,那么我们就更难抵抗可以让我们打发时间的互联网或社交网络等科技的吸引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