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所想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读完钱志龙先生在书中引用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中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上的一段话时,内心很受触动。想起自己常常给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先要学会经营好你自己,再去想怎样帮助他人,改变环境。”“自己做好了,世界就好了。”“先别去管别人怎么样,当你自己管住自己嘴巴的时候,整个教室也就安静了。”每个人都要先学会管好自己了也就影响了他人。
在“水晶做的心”这篇日记中,我不由自主地和自己的生活,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比对。孩子在小学阶段最该养成的重要品质也许就是同理心。每个大人们主观上都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健康安全地过完童年,平平安安地度过青春期,开开心心地度过叛逆期,但现实世界往往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风平浪静,你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你的羽翼之下、庇护之中。我们不能时刻担负着保护神的角色,孩子应该慢慢学会保护自己,处理纷争,甚至面对挑战。过度的保护并不能真正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反而可能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懦弱,比如霸道,比如不懂妥协,比如不会坚强。想起了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时光里,最能感受到3岁儿子的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喜欢分享,具有同理心。3岁儿子只要拿到任何好吃的东西的时候,都会和自己的家人和其他的小朋友进行分享。当我听到很多其他的孩子家长说到自己孩子的霸道时,感到有些诧异,幼儿阶段不就是孩子们喜欢分享的阶段吗?保护好孩子的同理心,不要去过度的保护孩子。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样的道理大人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大人也能接受。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往往会比较心疼自己的孩子,反而会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这样的成长。家长们,请收好自己的“溺爱与保护”,不要剥夺掉孩子应有的成长。
“保持一颗童心,留住天真。”我想,这不仅仅应该是孩子应该有的状态,也应该成为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心态。书中说“校长最可贵的品质是一颗不随年龄增长而消殆的童心”,保持一颗童心让自己的人生活的简单,过的真实,玩的快乐。每个学生多参与和经历各种事情,各种场合,从小培养成习惯,让自己终身具有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时候,当我们和孩子的心保持一致的时候,也给了大人们回归天真,挣脱束缚,挑战陈规,重拾童趣的机会。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对比,感受到钱志龙先生独特的教育视角和教育观,更能引发出自己的很多思考,当下的或是将来的……
比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最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完整的爱。你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便是无条件地支持孩子未名的梦想。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梦想的帮助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