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父亲软禁的少女,如何开启她传奇的一生
1920年9月30日的上海,混战的枪声偶有起伏,但张公馆内一片欢腾,皆是因为一名女婴的诞生,谁能想到这名女婴今后将会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呢?她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原名张煐,后在入学时被母亲根据她的英文名Eileen临时改名为张爱玲。她的一生充满坎坷,充满传奇,一生作品无数,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有人评价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一生曾如牡丹般富贵,曾如玫瑰般娇艳,曾如雏菊般羞涩,曾如幽兰般清高,但终如野草般俯首。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女子,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
01 家庭的熏陶,埋下写作的种子
张爱玲是一个幸运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她出生在战火年代,却没有出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和家庭。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对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的教育非常重视,张廷重颇有文学造诣,或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一位合格的丈夫,但不得不承认他为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础。
小时候张爱玲最爱去的地方是爸爸的书房,书房里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吸引着张爱玲,也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偶尔还会跟父亲讨论文学,父亲对张爱玲从小就显示出的文学造诣很是满意,那段时光也是张爱玲最快乐的时光。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和姑姑张茂渊对她的性格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她的母亲也是她文学道路上的引路者,在张爱玲两三岁时,每天下午母亲便会教她认字,到她3岁时,已经可以吟诵《泊秦淮》,这不得不归功于她的母亲。哪怕是她父母亲离婚后,她母亲仍坚持让她父亲送她上学,在张爱玲的教育方面,她的母亲是称职的,也是用心的。
02 苦难的磨砺,开出绚烂的花朵
我相信4岁前的张爱玲应该是幸福的,那时的她享受着父母的爱和弟弟的手足情,一切都那么幸福美满。可是以后的生活却好好似上帝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父母亲由于思想上的差异,母亲随着姑姑一起漂洋过海,一去就是四年,在孩子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她失去了母亲。
在张爱玲16岁时,向父亲提出要出国留学,父亲害怕她跟她母亲一样,极力反对,最终在继母孙用蕃的教唆下鞭打她,软禁她达半年之久。可以想象一个花季少女遭受如此待遇,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张爱玲的童年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就是这样的不幸,让她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唯有写作让她可以畅游想象的世界,没有不幸,没有烦恼。孤独的她有了更多的思考,她的经历也让她看透了世态炎凉,有了超乎年龄的心智。多年磨砺,终在一朝迸发,1943年作品频出,逐渐成为上海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03 写作源于生活,作品有她的影子
生活顺风顺水的人或许也能写出好的文章,也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但是成不了张爱玲。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葛薇龙出生于书香门第,后来从上海来到香港,住到了姑姑家里,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影响,最后一步步的堕落。
张爱玲虽然出生于富贵人家,但是对于钱有着谨慎的态度,她每次找父亲要钱,父亲都是不耐烦的询问,这给小小年纪的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张爱玲逃出父亲的软禁,与母亲一起居住时,更是因为金钱的困窘而发誓要以后好好挣钱,给母亲还钱。
好的作品都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探索,张爱玲生活中的磨难成就了她,成就了一代传奇。
04 写在最后
虽然对张爱玲的一生理解的还不够透彻,但是从她的一生中让我看到了现实家庭中的问题,这次的阅读让我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此次的写作让也我经历了“先完成再完美”的一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