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
文/公众号岚浠:小浠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一位叙利亚父亲抱着怀里惊慌失措的孩子说。
可是流星不应该是许愿的吗?为什么它会爆炸呢?
孩子不明白。
今天刚刚知道昨天凌晨,也就是2018年4月13日晚,英美法对叙利亚展开了空袭行动。
这次战争,让本以为见到曙光的叙利亚人民一下子又陷入了绝望。
七年旷日持久的连绵战火,让叙利亚满目疮痍,古迹摧毁殆尽,万千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叙利亚人的眼前是山河破碎。
多少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
多少可怜的孩子变成了孤儿,
多少苦命的人开始流离失所……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可是发动战争的人,从来都没有怜悯之心。
他们只会想到自己的利益,只会考虑是否能够降低自己的损失,是否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他们而言仁慈与和平,不过只是笑话。
有的时候总是觉得那些战火离我们很远。毕竟,我们的国家足够和平。
可是这个世界却好像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变成了另一个。
这场战争伤害的永远都是无辜的人,而这些战争中的孩子则是更无辜的存在。
新华社前驻大马士革分社的记者杨臻讲了一个让他终身难忘的故事,他说他在难民营里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瘦的皮包骨头,眼睛很大,很漂亮,她看到水和大饼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们这是到天堂了吗?」
记者把他从国内带的大白兔奶糖递给她,她拿着端详了半天之后才塞进嘴里,然后突然就躲到了她妈妈身后大哭了起来。记者不明白为什么,小女孩儿的妈妈告诉他,「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
记者说「饥饿和绝望」是他在叙利亚听过最多的词,一粒我们司空见惯的大白兔奶糖,却让他尝到了一种化不开的苦涩。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对那些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本来该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本该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可却如同不曾绽放的花蕾,在战火落下的那一刻,一切戛然而止。
多么让人绝望,多么让人心疼。
此刻的我明明在阳光下,可是却觉得脊背发凉。我们明明在同一片天空,可是阳光却送不去光明。
此时应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可是他们却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炮火连天的家园变得黯然无光。
那片断壁残垣,千苍百孔的世界里,有一群顽强而富有活力的小生命,依然渴望着那片色彩斑斓的和平世界。
「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我们想大声呼喊,但却很微弱…」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一片废墟中,一个先天失明的10岁女孩儿Ansam和40名小伙伴一起唱起了这首《心跳》。这些孩子,全部来自附近避难所,他们因战争逃离家乡,有的人甚至7次举家搬迁…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哭了,他们在废墟中笑着唱歌,笑着呼唤,他们想用他们那绽放光芒的脸,去照亮这长久的黑暗。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你看他们笑得有多开心,就有多心痛。
他们每天基本都会上街乞讨,有的甚至被当地的人贩子控制住,被当做乞讨工具来对待,而每天却只能吃上一顿,这就是这些可怜孩子们的童年。
有个小孩子才不到4岁,因为实在太饿了,跑到周边叛乱分子的地方,向拿着枪的叛乱分子苦苦哀求,结果被这些叛乱分子都无情的拿枪指着,一个不记事才两三岁的儿童,就被好几把枪冷冰冰的指着,而面对他的可能是死亡。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这些孩子因为实在找不到任何吃的,只能从外边捡些树叶子回来,之后放到水里煮着吃,虽然吃的是这样无味的树叶子,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却是一顿美味的大餐。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这是一个为相机而投降的小女孩。2014年,土耳其摄影师奥斯曼-萨厄尔在叙利亚阿特梅赫的难民营中碰到这个萌萌的“小包子”,她才4岁,当摄影师想为她留张影时,小姑娘却把相机当成是武器,熟练地举起双手示意投降,眼神中有惊恐,有委屈。
“别怕,孩子,那只是颗流星”战争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而他们能做的竟只是无言的哭泣。
他们本是天使,却生在了地狱。
风云又起,百姓何辜。就像记者杨臻所言「战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那冷冰冰的伤亡数字,而是那背后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是无数个本该像我们一样有温度的人。战争一旦开始,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活下去,就意味着一切。」
虽说战争总有一天会以某种方式结束,不管哪一方是最后的赢家,但是最大的输家永远都是这些无辜的平民。
战争只会留下孤儿寡母,只会剩下一片废墟,而不会成就英雄。
多少文字,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但是我还是想为他们祈祷。
希望有一天世界和平不再是一个伟大的愿望,
希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彩色的童年,
希望那些无辜的人不再流离失所,
希望他们抬头望见的不再是轰炸机的身影,
陪他们入睡的不再是上膛的声音,
呼吸的不再是枪口的硝烟味,
希望他们的世界里不再充满着绝望。
「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我们仍然想读书、想和朋友一起玩耍。以后,我们会建立一个更和谐的社会,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仍然有希望......」那些孩子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