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家画出来的作品没有学校好?
很多家长都很疑惑孩子在家的作品为什么和在机构不一样,有时候甚至会一团糟。有的妈妈们也会提出孩子在学校会不会有老师代笔呢?为什么宝宝外加画的画和在机构画的不一样呢等等一些问题。
第一: 环境
其实孩子在家里画画的环境和在机构的环境是截然不一样的,家里是否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专业的艺术创作的环境。
比如说在家时,爸爸妈妈认为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安静、独处的时间,但是,在孩子画画的中间,妈妈可能会做家务,会做饭,做饭时飘过的一阵香味,关电视的声音,关门的声音等等这些无形中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很多爸爸妈妈认为这是不重要的。其实不然,所有人包括小朋友的专注力都会在一个点上,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这种环境是无法让小朋友安静创作的,环境是很重要的。
家里不具备提供给孩子进行子艺术创作的环境, 还有就是是否考虑到家里具有审美的环境,孩子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在一堂课的创作过程中可能不一定能看出环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但是在长久的过程中,环境对艺术创作当时的状态以及包括当时孩子在语境中能不能体会到审美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己想表达的畅所欲言的一个土壤,这些都是在家里给不了孩子的。
第二.引导方式
爸爸妈妈是否在引导孩子画画,在学校时老师会带孩子了解知识点,引导孩子创作。在家里会有两种情况:
1 ,爸爸妈妈过多干预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
2, 爸爸妈妈放手不管,不会引导。
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是太理想,在孩子的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让孩子随着乱花,在创作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要引导孩子去了解并认识一些美的元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利用这些美的规律和元素创作一些好看的作品。那么就会有爸爸妈妈问了,孩子在学校学了,回家不正好可以用的上么?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审美的教育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观察下来孩子一定是不断进步的,对于知识点,孩子要在课堂上不断使用,不断重复实践。所以刚上完课,孩子画出一副很好的作品,但是回家后不会画了,这个需要爸爸妈妈要给宝宝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孩子不断的去学习,让孩子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好后这种情况就不会存在了。
3、爸爸妈妈不会引导孩子,思想固有化,把自己的想法介入到孩子的思想里。引导孩子需要美术和心理结合,把孩子的点状思维变成线,让孩子表现在孩子的作品里。
第三,过多关注孩子的画画结果。
妈妈和爸爸在家里扮演的是一份土壤的角色,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环境,但是不能过多关注和引导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东西,毕竟不是专业的,可能爸爸妈妈是学画画的,但是不一定懂孩子心理,可能爸爸妈妈是育儿专家,但是不一定懂艺术专业的东西,所以很难平衡。一定要给孩子创作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
学画画不是想让孩子变成专家或者艺术家,而是上升于生活当中,可以给孩子带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循序渐进的。在9岁之前,主要让孩子抓的就是事物的本质,我们关注的不是画画的结果,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有没有提高审美能力,是否学会了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