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的光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藏历险记

这得从一个保险人的故事开始说起。

01 故事的开始不太顺

“什么理财规划师,不就卖保险的吗?”

“最烦你们这些卖保险的,有事没事天天给我打骚扰电话!”

“西服上点档次,别穿的像个保险中介。”

……

刚入行的时候,他经常听到这些话,现在也还不少。

他是一名保险代理人,是全国800万行业从业者里普通的一员。

北漂,应届,普通家庭。

贴上这几个标签,在一个看似需要资源和人脉的行业,他好像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不过无知无畏,既然觉得头皮硬,就闯闯吧。在北京不认识几个人怎么办?就从陌生拜访做起。

和同组小伙伴一起去公园做调查问卷。带了100份,一下午只做了不到10份,当真又气又委屈。那天的夕会,同去的小伙伴在师傅前直言,说他其实就是不敢和人张嘴。

说来惭愧,他生性内向,自卑感也强,以至于刚入行就一度想放弃。**如果不是师傅悉心引导,可能故事到这,就已经结束了。

不说别的,仅第一年,单单是站在街边给他做心理建设超1小时以上的经历,就不止三次。至今铭记,恩不敢忘。

他不敢辜负,只能更加勤奋努力。

为了认识更多人,他特别珍惜每一次和人接触的机会。他想和每一天碰到的每一个人,都能产生哪怕一点点交集,甚至不惜时间和精力。

有一次,要去和一个做服装生意的店主讲保险。店开在北京门头沟(距北京城区30km),需地铁到终点站,再换乘公交,再步行,路上单程就能用掉一个半小时。

那次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刚入行,不够自信技能也不熟练,沟通自然不顺利。但他好像并不气馁,赶上最后一班回城区的公交,一路还在和师傅复盘刚才的点滴。复盘,就是为了下次能做的更好。

但好像,几个月了,也并没有什么长进。

一些声音也传了出来:“既然这么难,干嘛还要干?”“还不是因为收入高?听说保险产品提成都很高,动不动30~40%,那些个做保险的,都是为了赚提成。”

他听着很难受。坦诚说,保险营销的提成确实不低,但他只是觉得自己和那些声音里提到的那种人,不一样

02 故事突然有了转折

再难的事情,也经不住巨大的坚持。

突然之间,他发现似乎不再经常需要师傅开导了,客户的信任,成了更可靠的动力。

当客户微笑地在投保确认书上签下名字,那一刻他强烈的满足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早已超脱了工资条上几个冰冷数字的意义。

慢慢的,客户越来越多。

有几位客户,竟是来自其他保险公司的员工。在他问起为什么会选择自己,而没有选择自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者产品时,客户说,他颠覆了他们对人寿保险的认知。

还有一位客户,是他的大学同学。对他甚至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方案细节基本不过问,让他受宠若惊。正感自己何德何能的时候,同学的一句话,让他至今不忘,

你身上有光。

是啊,有光。

那一刻,他好像终于懂了。他懂了虽然同是在做保险营销,可有一些前辈和小伙伴,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原因。

他们身上,都是有光的。

他想起电影《北京爱情故事》,第三个故事里,那个能看到人们背后的光的少年。那光,是燃烧生命的光,是正直、活力、善良,是各种美好的品德。

自觉从业历浅,还受不起这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但经此提醒,他倒是真的从一些行业前辈和小伙伴的身上,看到了光。

03 故事的结尾未完待续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生命周期,都必然经历诞生,兴起,再到趋于成熟稳定。

而关于这个事物的社会认知,也必定会经历从一无所知、混乱无序,到逐渐有一批人引领思潮,百家争鸣;再到最后,有一套较完整的规则和理论出现,形成大多数人的共识。

与此对应,保险业已进入第二阶段,但距离第三阶段尚有距离。

欣慰的是,近年来上到监管层和行业龙头,下到营销一线的普通保险人,共同的努力已经让行业环境逐渐改善,而且有明显加速的趋势。

各行业的精英开始跨行向保险业转型;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和海归学子,也只身投入大洪流里争先弄潮;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也开始积极发声,为行业正本清源……

这样的百花齐放,对行业加速向好大有裨益,毕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反而更笃定人的意义。科技的助力,只能是帮助保险人的价值,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延伸,而无法完全替代人。

我渴望能找到保险行业身上有光的你们,团结,支持和守护你们。我相信,虽然你们散落在天南地北,但只要我们坚持,就终会遇见。

纵使只得微光一许,也能温暖一份信任;如若有幸收获光芒一片,自是行业明灯,努力照亮一方夜路和前程。

未完的故事还在等你讲述。

你,是那片光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