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高研院想法读书

一、自我精进模块 5、心理咨询师思维: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学

2022-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得到小师兄

一、 课程回顾:

(一)认识我们的状态

1、内控和外控

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之后,我们会认为它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还是由内部因素也就是自己导致的。这种归因倾向,社会学家把它叫做控制点。如果你更倾向于认为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那你就属于外控型人。而如果你更倾向于认为是由内部因素导致的,那你就属于内控型人。

2、生活掌控度刻度尺

(1)这件事我的可控程度是多少?

(2)在这件事里,哪些要素是我可控的?哪些要素是我不可控的?

(3)回答完前两个问题之后,评估下,目前我整体状态,可控程度是多少?

(二)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过得好

1、极端内控者

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背在自己身上,这会让他经常陷入自责,久而久之,心理状态当然不会好。

2、极端外控者

所有的事都归罪给其他人,所有人都对我不好,对我不公平,那他的心理状态,其实也不会好。

3、什么叫过得好

无所谓是往左,还是往右,核心目标,是让自己过得好。我只要自己内心自洽、安宁,我自己觉得我过得好,就可以了。

(三)定义目标,发起改变

1、面对可控制的要素,在可控范围内,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改变

2、面对不可控的要素,选择“出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

(四)总结

1、把自己所有觉得烦恼或者焦虑的事,都列出来,按照自己主观认为的可控程度排序,填进我们的刻度尺里。

2、这张刻度尺里,我们要定期观察和衡量这么几个指标:

(1)我的整体状态,大概有多大比例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

(2)我刻度尺里的每一件事,有多大比例是我可以控制的?

(3)这些事里,哪些要素是我可控的,哪些要素是我不能控制?

3、在尝试改变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先看看在可控制的事里,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改变,然后面对不可控的要素,选择“出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心得分享:

1、心理咨询师思维所遇到的问题,我有什么解法?

(1)管理好自己心中的“大象”

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他在《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一书中,将人的心理分成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我们内心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内心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等等,作者把这一部分比喻成一个“大象”;而内心的另一部分就像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他能进行各种理性的思考、提出理性的要求,但是却无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为。

陈海贤老师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对于“大象”所代表的情感和“骑象人”所代表的理智,做了很精辟的解说:“对于改变而言,情感提供动力,而理智提供方向。如果你的理性想要改变,就需要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

所以,通过学习心理咨询师思维,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加方便实用的工具:“生活掌控度刻度尺”,通过这把刻度尺,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我们心中的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从而为我们理性的“骑象人”提供有效的方向选择上的数据支撑。

(2)真有放不下的人或者事就去尝试一下

宋朝军事家、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有:“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之言,而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不如意事就更是家常便饭:升学难、晋升难、相处难……甚至有些事情,尽管过去了多年,依旧却放不下。

在学习了心理咨询师思维之后,我学会了:面对不可控的要素,选择“出柜”,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虽然结果可能依旧是自己难以接受的,但是,通过“出柜”,我们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对于某些人和某些事,自己是真的有缘无份,既然强求无益,那不如坦然接受,不再去纠结那些压根不可能的可能,毕竟已经一而再了。

2心理咨询师思维所给出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里?

(1)如何处理好“更年期的母亲与青春期的孩子”之间的关系

“更年期的母亲与青春期的孩子”是目前很火的一个话题,这是“爱与被爱”、“付出与叛逆”之间的激烈碰撞,而很巧合的是,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二代、作为上有70老母下有13小儿的七零后父亲,对于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很难给予两全其美的答案:一方面是全心付出妻子的抱怨,另一方面是特立独行小儿的倔强,按妻子的想法,对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学会感恩,而按孩子的想法却是我又没让你对我好,有些事情我就是要尝试一下,那怕你觉得不对。

听完心理咨询师思维课程之后,我尝试用“出柜”的想法,分别与妻子和孩子做了一下沟通,对于妻子,我首先表达的是认同,但是我也希望她能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对于孩子,我首先表达的是理解,毕竟我们也都经历过青春期,不过,我希望他能在尝试之后与我们分享一下他的心路历程。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妻子不再陷于抱怨之中,她在乎的是与孩子的相处和互动,而孩子也不再排斥母亲的关怀,他在乎的是自我的探索,母亲从作弊器变成了记事本,也更加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2)如何与难以相处的同事处理好关系

相信在职场上的人,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在哪里,无论在怎样的公司里,总有一位或者几位难以相处的同事:他们或偏执、或自私、或怪异……总能让你欲仙欲死而他们自己却一无所知。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对于这样的一类同事,基本上采取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不可避免接触的,也就是就事说事,说完了事。但是,通过学习心理咨询师思维课程,我忽然发现:小丑可能是我自己,因为,在对方眼里,我可能也是那个难以相处的同事。

这就尴尬了,不过,有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我相信,运用“出柜”思维,突破一下自己的心理设定,也许,我们身边的那些难以相处的同事会慢慢消失,而我们自己也会脱下难以相处的外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