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工具卡06-破解密码
NO.6 破解密码
正面管教工具卡
我们的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测试爸爸妈妈是否爱自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孩子就拥有了安全感和价值感,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就会执着的去找回爸爸妈妈的爱,怎么找,如何找,孩子对此就有一个解释,但是我们的孩子解释能力太差,往往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这就形成了他们的错误目的。
使用任何正面管教书中的错误目的表
Step1 选择一个问题行为。
比如,家里的老大,在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之后,曾经围着他一个人转的妈妈,曾经那个完完全全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怀里总抱着弟弟/妹妹,是不是妈妈不爱我啦?老大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了为了重新获得妈妈的爱,老大的解释是:唯有变成像小弟弟/妹妹那样,妈妈才能再爱我。于是,不管妈妈是不是怀里抱着小弟弟/妹妹,他都会执着的要求妈妈抱,妈妈抱。这就是孩子的错误目的和出现的问题行为。
Step2 辨别你的感受,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从自我的感觉入手,找到我感觉和我想做。在面对孩子的挑战时,我们最直接接触到的就是自我的感觉和我下一步想去怎么样做。
当被问到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时,很多成年人的回答都是愤怒和沮丧,这两种情绪都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这是有原因的。受到了威胁、伤害或感到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致于我们会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
你应该问一问自己:“我愤怒和沮丧的背后是什么呢?我觉得受到伤害了?被击败了?受到威胁了?感到害怕了?”对照一下 “错误目的表” 中第二栏列出的感觉,看你符合哪一条。许多父母和老师说,他们把这张表作为一项很有用的参照贴在桌子或冰箱上。这张表能帮助他们记住大多数行为的根本原因,从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Step3 辨别当你告诉孩子停止时,孩子的反应。
通过孩子的行为核实孩子想做的事。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在错误目的表中找出相应的位置。这些线索能帮助我们“解码”,让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或许会成为经常在班上闹笑话的人)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
Step4 使用错误目的表,辨别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信念。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通过错误目的表,核实孩子的错误目的和孩子的想法。听过自我感觉、我想做加孩子想做,确定孩子的错误目的,并找出对应的孩子的真实想法即孩子相信的。
所有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行为,是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冰山之下,是每个人的信念层面——价值感和归属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当孩子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面临的挑战。
Step5 尝试错误目的表最后一栏的建议,鼓励行为的改变。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识别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目的,了解孩子想说的话,并通过鼓励性的回应帮助孩子重新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找到引导孩子错误行为的方向。
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就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重复一下: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这是父母和老师们最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我们太习惯于用惩罚、说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责难、羞辱和痛苦来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鼓励并不像很多人相信的那样,是对不良行为的奖励。不是的。反而,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
错误目的是正面管教最有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难讲解最难领悟的工具之一。因为这个领悟需要实践,需要积累。比如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烦躁,懊恼…….,如果我们被这些负面的情绪所操纵,那么我们只能日复一日的烦躁下去,懊恼下去。可是如果我们尝试着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现,哭闹的孩子是一个失望的孩子,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是一个急着要和妈妈联结的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对症的办法帮助他们。走进孩子内心的过程,就是发现孩子错误目的的过程,这段经历,您经历了吗?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鼓励性的回应,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试错,并在错误中成长。学习正面管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学着闭上我们的嘴,停止控制或变相操控孩子,给他们自由和权力,无条件地爱他们,信任他们的成长。
践行实例分享
1.每当我在打电话或者手机上有事情需要我处理的时候,女儿会来阻止我,不要我拿手机,她会用过来抢或者捂住我的眼睛等方式,让我特别的心烦和恼怒。以前我就哄她,或者直接站起来不理她,但是她还是会继续来阻止我,在学习到这章以后我感觉到孩子在寻求我的过度关注,开始使用工具卡上的方法对她说:“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想要我陪你玩,但是现在妈妈有一点事情需要处理。我们约定,你帮助妈妈看着时间,长针转五圈我的事情就处理完了,到时候我和你一起看书讲故事好吗?”用这样的方法看到了孩子的寻求帮助,也提醒着自己用心的高质量陪伴孩子。
2.有次幼儿园放学,女儿和小朋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超市,里面有卖酸奶。小朋友要买,女儿也想买就跑来跟我说:“妈妈!我要买酸奶!”因为家里有买好的酸奶,我就拒绝了她的要求。没想到的是,她生气的使劲打了我一下。我很痛!觉得不可置信,很愤怒,我的孩子竟然这样子对我!我当下真想给她打回去或吼她!
幸好,幸好我还有一点点的理智。我忍住心里的那把火,严肃地跟她说:“我很痛!”女儿这时一下哭了起来说:“妈妈,对不起!”我蹲下来,抱住她,心也柔软下来。我问她:“是不是妈妈刚拒绝了你,你觉得很难过、还很生气?”女儿:“是的。”我:“那妈妈猜,你想在超市里买酸奶是因为觉得别的小朋友都买了你也想要买,是吗?”女儿点点头。我:“妈妈拒绝你,是因为妈妈认为家里已经有酸奶了没必要再买。那现在我知道了,你是因为觉得大家都在这里买才想买的。那我们一周在这买一次,体验一下,你觉得这样好吗?”“好!”女儿破涕为笑。
事后回想,我不太确定孩子当下的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还是报复。于是对照错误目的表,我看到更多的线索指向“报复”:我的感觉是——受伤,难以置信,失望。我想采取的行动是——反击,以牙还牙,觉得“怎么能这样对我?!”而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因为她的道歉,让我的大脑盖子及时合起来,没有惩罚、说教或责备孩子。冷静下来的我才能看到,是因为我专制的做了决定,没有给孩子留一点做决定的可能性,所以孩子感觉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直接从“权利之争”加剧到“报复”行为),事后我做了拥抱,共情,对孩子表示理解,看到了她内心很受伤,也及时地修复了我和孩子的关系。我想,如果我当下失去理智,真的打骂了孩子或者当下孩子没有帮助我合上大脑盖子,那我自己也就陷入了“报复”的错误目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