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道德,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从富兰克林的十三种德行说起

2018-08-12  本文已影响17人  耕耘三尺有天地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影响了美国的发展进程。可是,富兰克林的成长机会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出身非常平凡——家境贫寒,只上过两年学,第一份工作是印刷工。

在《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中,他描述了自己希望不犯错误、快速进步的过程:

我希望我一生中在任何时候都不犯任何错误,我要克服所有缺点,不管它们由天生的爱好、习惯还是交友不慎所引起的……

光是抽象地相信完善的品德是于我们有利的,还不足以防止过失的发生……因此我想出了下面的方法。

……我提出了十三种德行,这是当时我认为必需的或是相宜的全部德行,在每一项之后我加了一些简单的阐释,充分地说明了我认为该词含义应有的范围。

这些德行和它们的含义如下: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三、生活秩序。每一样东西应有其安放的地方,做每件日常事务当有一定的时间。

四、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五、俭朴。用钱必须于人或于己有益,换言之,切戒浪费。

六、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八、公正。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九、中庸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处罚,你当容忍之。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十一、镇静。勿因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十二、贞节。除了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举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读完这段话,我关注到富兰克林的这十三种品德似乎也没什么,而重点是提示我们:道德是人在实践(行为活动)中显现和确证的一种品性(品质、素质、素养)。

道德实践活动是人的道德生成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道德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道德是人类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它的实现必须靠人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才可达到;不体现为行动、实践的道德是虚幻的、空洞的。

学校教育如果不组织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道德实践活动,就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为,对于人的发展而言,人的主体性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人的主体性活动而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

道德实践与个体的内在需求即完善、丰富、发展自我密切相关,它基于个体自由的恰当运用。道德实践的首要前提是个体的行动自由,由此而为自己的自由意志承担责任。(18.8.12《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