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吴式太极拳(03)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
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首先要在步法上下功夫。《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先练好脚的基本功,步法自然稳固,身体各部才能自然舒畅。
一、吴式太极拳的步型和步法
太极拳的步型包括平行步、虚步、丁字步、马步和弓步。
1、平行步:两脚并立,与肩同宽。要求尾闾中正,含胸拔背,虚灵顶劲,周身放松,沉肩坠肘,沉劲于脚。
2、虚步:一腿屈膝,支撑体重,另一腿向前伸出约30厘米,足跟虚落地上,足尖翘起,微向内弯,腿部伸直。另一种虚步是向前伸出的脚,足尖落地,腿部微曲。要领在于尾闾中正,虚实分明,单脚承重。
3、丁字步:由虚步或弓步变换而成。实脚不动,虚脚足尖内转内转90度,与另一脚成丁字式。转换之前,身体重心向后腿转移,使另一腿变成轻灵,以便向前或向后转动。
4、马步:两足分立,如平行步,两腿弯曲,全身重量放在两足之间。马步是锻炼蹲腿的工夫,名为左桩右柱。要气沉丹田,裹裆含腚,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有人说“两脚用力是双重”,其实双重是指虚实不分,阴阳不明。太极拳的功架,有的动作虚实蕴藏于内,有的动作虚实行表于外。吴式太极拳单鞭的虚实,正是蕴藏于内,眼看左手,则左为实,是为桩,右为虚,是为柱。桩比柱根深而稳,虚实极为分明。
5、弓步:一腿弯曲于前,一腿伸直于后,是为弓步。形如一张弓,弯的腿为弓背,直的腿为弓弦。身向前倾,头与后脚跟成一斜线。吴式太极拳的弓步,要求倾斜式的尾闾中正,重心偏于前屈的腿,头略前俯,与后腿成一斜线,使气力贯通全身。
二、手型和手法
1、掌法:伸出或收回之手,自然展开,手指微舒,不可用力绷紧或用力张开。掌心不要内凹,力量大于掌心,用掌心推出或按下。掌的实际动作有推、托、捋、按、劈、拍、穿、削等,称为实掌、阳掌。这些掌法都是由虚变实,由阴掌转变为阳掌。阴掌是将外来之力向内接收过来,又含蓄地准备变换还击应付的工夫。在练习功架时是按照各种拳式而练习,在应用上则由懂劲而随势变换。掌的应用要与整体动作相配合,在整体练习时分出阴阳虚实。
阳掌:当手掌立或横,手心向上或向外,称为阳掌。做阳掌时,手指伸直,掌心微舒,不可用力,肘尖下坠,肩向下沉,属于实掌。手心向上的阳掌,前臂与手背成平行。手心向外的阳掌则手掌翘起。
阴掌:掌心向下或向内,称为阴掌。做阴掌时,手指手背与小臂平行,手指微舒,属于虚掌。手指和掌向上翘起。
立掌:指尖向上或向前,掌心向左或向右。立掌属于实掌。
2、拳法:吴式太极拳的握拳方法,握拳又不能用力握紧。握拳的方法是手背与小臂成平行,由掌变拳时,动作要慢,先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慢慢卷紧,然后再将拇指加于食指、中指的中节上。此时拳是虚拢,抓拳略松,成为虚拳。打出去时,拳随之再握紧,成为实拳。握拳时仍要主要用意不用力。吴式太极拳共有五种拳法,称为“五捶”。分别为搬拦捶、载捶、撇身捶、指裆捶和反手捶。
搬拦捶:拳由跨旁向前上方挺出,于肩平为止。臂微曲,肘尖对地,拳的虎口向上,拳的四指平面对外,是为“正拳”。
载捶:拳由肩向前下载下,用拳的底部向前下方砸下,虎口向前,如同手握花茎,载入盆中。所以叫“载捶”。
撇身捶:身体向后方翻转,用拳的背面由上砸下,终点时拳的手心向上,小臂成90度弯曲,贴于身体旁。
指裆捶:拳由肩向前向下方用拳的四指平面挺出,打击对方下腹部,故名指裆捶。指裆捶是用四指平面打击,载捶是用拳的底部砸下。
反手捶:拳由肩部用四指平面,虎口朝下,反手打击对方腮部,手背与小臂成直线,肘部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