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京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XX_708e

拍摄初衷;也许是中国新纪录片拍摄的开山鼻祖,创新了以往的拍摄方式,让这部片子留在了那个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时代。原来那个时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远走他方的行为,用现在的话叫“北漂”,而在那个时候却被叫做“盲流”。一边为自己打气努力不做盲流中的一份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当上了盲流。吴文光用一步机器,记录下身边朋友如下生活感悟,未来何去何从的样子,也是想留住那个时代的记忆,也似乎在问着自己是不是盲流大潮中的一员。而拍摄的初衷就是记录,随心而拍,怎么想怎么来,不局限在需要的剧本里,不需要的解说词里。

拍摄手法;整个影片的拍摄错乱,镜头也是很随意的晃动,没有现代手法顺畅,似乎也么没有现代影片拍摄时那种刻意的扫动,反而让影片显得更加贴近片中人物的真实点滴与内心动态。吴文光当时的拍摄机器也是借来的,运用了采访的方式,深处80年代人物坐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倾倒着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所有,过去还有未来。叙述的镜头,横扫,特写动作的镜头加上跟拍人物的生活与琐事,在如今看来是在普通,并且粗糙。但《流浪北京》中的跟拍我认为反而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贴切最真实,最能还原人物,没有多余的音效与旁白,留下有情感的镜头。

视听效果;整部影片的色调偏灰暗,声音、音效都没有处理,从影片的播放,中间,结束都会有一种持续的”滋滋滋滋滋”的声音,应该是影片拍摄中的原生或者是噪声,也体现了该纪录片的特点,也是新形式的开拓,直接拍摄,直接播放,直接电影。色调和声音的融合,以及人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的谈话,深深的反应了那一群人的想法,给观众比较直接的感受,引发思考。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迷彩

只有抖落你身上的尘气

你烦恼

请走进来

看到小小世界

你迷惑你新鲜

你还不习惯

……

——张夏平画展前言”

张夏平在最后在办画展中,突然精神紧张了起来,躺在地上,盯着天花板不停地说着“我他妈到底是谁?”这个镜头十分的有震撼力,也真实的记录了张夏平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不疯魔不成活。

《流浪北京》这部影片,如此真实地看到那么一群特殊的、独特的人的生活,我其实从心底里是敬佩的、羡慕的他们的。看着他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努力抓住自己真正想要的,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是否也在警醒着我们自己应该在现实世界中去找找自己的东西?他们是那个时代里一个人群的缩影,代表了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状态...... 心灵的自由和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想和信仰是他们前往北京的动力。今日的北京还是那个北京,而曾经的他们已成为现在北漂人的前进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