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003-千万盯死那只猴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一位领导。
每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是西装革履,领带笔直,头发丝毫不乱。虽然已经年近6旬,但看上去只有40出头的样子。
领导有过辉煌的经历,30多岁时,就做到一个经济大县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听他讲曾经处理过的事件,责任担当,杀伐决断,令人肃然起敬。
1∥
领导自律极严、勤勉好学,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有可称道之处。可是,他曾经的同事和下属,很多人似乎并不觉得他是一个称职的领导。
领导能力强,做事情雷厉风行,对下属的要求自然也极严,很多下属都跟不上他的节奏。下属写一份报告,总有很多不足之处,格式不合体例,提炼不到位,表述欠清晰,等等。
领导指出问题,下属拿去修改,但改回来的仍然达不到领导要求。有时候,旧问题改好了,新毛病又出来了。
这时候,下属通常提出请求,我们不如领导站位高,认识提不上去,领导您受累帮我改改,我拿回去学习。时间不等人,领导只得亲自操刀。
渐渐地,有些人就找到了窍门,经常拖到最后,才把初稿交上来。这时,文件只能或者将近着用,或者领导自己动手改。
久而久之,下属们变得反客为主。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下属敲门,探头对领导说:“领导,报告改好了吗?下午就要用,现在该拿去打印了。”
大家都说领导水平高,能力强。领导呢,则是不断加班改材料,经常是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
2∥
刘润讲过一个自己和顶头上司之间的故事。
2001年,刘润进入微软工作。不久,公司组织了一场大型活动。活动很重要,要给美国总部打一个报告,报告非常长。
刘润写好报告,用邮件传给老板。很快,老板回复了邮件。在刘润的报告上,老板做了很多批注,这里说法不妥,那里应当加入内容。但只有批注,报告本身没有改动一个字。
刘润心里有些不痛快,你既然知道怎么改,直接改好不就完了,为什么非要折腾我?心里憋着气,他还是按老板的批注做了修改。在报告里,特地标明V2(第二版),重新传给老板。
坐在格子间里,隔着玻璃墙,刘润看到老板坐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前,继续批注他的报告。
很快,报告通过邮件发还给他,仍旧是只字不改,只做批注。刘润很恼火,但也没有办法,只得继续修改。
就这样,一份报告,从头一天下午5点,来来回回不知道改了多少遍。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老板发话,可以了,邮件发送总部吧。
本来老板亲自动手个把小时就能搞定的工作,却花了十几倍的时间反复,刘润非常不理解。
许多年之后,他才感悟到老板的高明。老板当时所做的,正是他应当做的事情——管理,花时间帮助下属成长,自己也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
3∥
管理学者威廉•安肯三世在《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中,对这个问题有深度的思考。
每一个任务就像一只猴子,猴子的主人是谁,就应该在谁的背上。
每一只猴子都会涉及关联的双方:一方是负责解决,另一方则负责监督管理。
“猴子在谁的背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为管理者,你和手下乔治在走廊上不期而遇,谈起他的一项工作。这时,谁的背上有猴子?显然,猴子在乔治的背上。
接下来,30分钟的谈话后,你对他说:“我会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告诉你要怎么做。”他回答说:“那好,我等你消息。”现在,当你和乔治分手时,谁拥有了他背上的那只猴子?
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乔治的下属,因为你做了两件下属要帮上司做的事情:一、你从他身上接下了责任;二、你答应向他报告进度。
作为领导,一定要警惕一个现象:当下属有问题找你时,他们大部分的目的不是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我们经常听到老板们抱怨,手下都是一群笨蛋,什么问题都要自己亲自协调解决。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在老板英年早逝之后,轰然倒塌。或许,这些老板们有两件事情没有做好:
第一,管理好自己背上的猴子,尽可能多的干掉它们;
第二,帮助手下管理好他们背上的猴子,而不是让它们偷偷跳到自己的背上。
(5商笔记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