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线头”,是你在信息海洋中的那根“救命稻草”
阅读此篇,可以帮助你解决哪些困扰?
1.自己懂得太少,该如何去快速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每天信息和知识那么多,到底该从哪学起?
3.不学习肯定不行,乱学习估计也不行,怎办?
4.我不知道的,都可以从百度里搜索得到,我还要学那多东西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从学校出来后发现无知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人看似比我们懂好多,现在看来他是知识广泛,并不需要很懂,能连接孤立的知识就够了。
有时候不是自己比别人差,而是别人知道的更多。未来的问题不再是“考试”般的寻找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在复杂多变的信息当中,通过抓取一点一点的线索,不断接近目标。突破自身信息的孤岛,与其它“元无知”建立广泛连接,实现知识大迁移。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不可能做到各个领域专长,但你可以去了解各个领域的零星的,碎片化知识。当你真正接触到或者要用到时,这些碎片化知识显得很重要,它就是你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窗口。另外,碎片化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你的知识维度,尽管可能在获取时它看起来是微薄无力的。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答案可能搜索得到,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变得更为重要!
先提一个新概念——“元无知”。
1.到底什么是“元无知”?要如何破解“元无知”的状态?
原来的无知,就是根本的无知,或者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元,表示“初始”的意思,和“元旦”的元,“牛初元”的元一个意思。
为了方便你的理解,举个例子吧。
互联网时代,人类大部分成型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但问题是,在搜索框里输入什么、搜索什么?这种无知,才更可怕。
2. 如何避免堕入“元无知”的状态呢?
答:寻找可以一直追索下去的知识线头。只要抓住了这个线头,互联网上的各种知识工具,会一步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在真实世界,零星但维度丰富的知识,比体系化的知识重要得多。
4. 一旦缺少零星的“知识线头”,就很容易导致误判
有这样一个例子:埃博拉病毒爆发时,一个在肯尼亚工作的美国教师,回国后被强迫停课。其实,这事很荒唐。只要抓住“非洲是个辽阔大陆”这个知识线头,上网查一下就知道——埃博拉疫区距肯尼亚,有5600公里远,完全不必担心。
5. 如何获取值得抓住的“知识线头”呢?
第一个方法是:找到各领域有价值的人,和他们保持弱连接。遇到难题时,能力强的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找这个领域的牛人请教。抓住关键的知识线头,剩下的问题就好办了。而能力差的,只会一筹莫展,生憋答案。
6.另一种获取“知识线头”的方法,是要有观测复杂现象的仪表系统
也就是说,要能从一个显而易见的表象,看出背后的复杂信息。比如有的公司招人,有一个标准——好看。不是要求五官怎么样,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头发理了没、胡子刮了没……通过这些简单的信号,能判断出很多事。
7.打破区块、连接区块的“链”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区块一样的小圈子里,谁能提供打破区块、连接区块的“链”,谁就能享受这个时代的财富红利。同理,学习不仅要系统化,还要碎片化,甚至浅显化。因为连接带来的价值,远大于孤立的知识本身。
一些延伸思考:
元无知就是信息孤岛,打破这种信息孤岛,就是要建立各孤岛之间的链接能力,手段越多样,链接越丰富越紧密,运行越高效,链接的知识孤岛越多,体系越科学,知识面越广越深,用起来就越顺手。
元无知″的底层逻辑是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元无知"途径有二:
一是扩知识面,实现已有知识与新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跨界。
二是知识迁移。把知识迁移到新高度和新领域。
元无知的对立面是元认知。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打开新知识的钥匙,以后学习知识的人要有连接各个知识区块的能力,这样能够做新知识的哥伦布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可能不是别人多先进,而是自己元无知,希望随着知识迁移能从元无知过度到知道自己不知道。
未来的连接者需要知识的宽度和人脉的广度 ,一切源自平时的积累 。 安身立命需一技之长 ,不断精进需要不断拓展 。
可以寻找一直追索下去的知识线头,可以理解为学习力。不断扩展知识边界,并锻炼连接不同知识的能力多维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辩证的看待和处理问题。
以上是别人的理解,你也可以在回复中,写出你的理解和想法,让你的想法影响更多的人......
~ end ~
免责申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