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泉州
(一)泉州别称鲤城,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因为工作原故,在此做了两天短暂的停留。
来之前做了简单的攻略,泉州值得
去的地方很多,但安排好工作后,就只剩下半日时间,美景和美味之间,选择了后者。
吃了咸饭,猪脚饭,再来一杯壶见的闽式茶饮,胃里就没有多余的份额了。
街上,有女子穿着汉服在钟楼处打卡拍照,发上插满各色的花,花呈扇型,在人群里,熠熠生辉。
美女同事介绍说,因年初,明星赵丽颖像泉州蟳埔渔家女一样梳头簪花,这一民俗瞬间走红网络。在西街,这些簪花的女子行走在古朴的石路上,街道两旁弥漫着食物的各种香气,云烟氤氲,视觉和味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有女子拿着赵丽颖的图片向我们揽客,我怂恿美女同事也来一个,她说:好啊!笑得灿烂。
那女子麻利地将同事的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花是事先串好的,每串一种颜色,围着发髻一层一层簪戴在绾髻的四周。
那女子个子不高,黑黑的,特别爱聊天,她告诉我们东塔里有一面红墙拍照好看、站在游客中心的二楼上可以把泉州的东塔西塔都拍上……
每到一地,都喜欢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人口、收入、房价、哪里好玩、哪里有美食,他们见多识广,用地方语言讲解,有时能听懂,有时云山雾罩,但好像经他们一说,就了解了这座城市,就像接了地气。
来的路上,出租车司机说泉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去年还挖出一艘沉船,那个港口值得去。还有三个博物馆,也值得去,想了解泉州去那儿看看。不要去西街,那是网红打卡的地方。想着他的话,心里窃笑,我们就是俗人,就喜欢人间烟火气。
(二)本来就很美的同事,经过这么一装扮,再穿上大红的旗袍,靓丽无比。我马上化身为跟班摄影师,但拍照的水平实在的有限。我遵循“技术不够,努力凑数”的原则,多拍再多拍,想着总会有那么一两张可以出彩,别耽误了美女同事的盛世美貌。
街上小吃很多是没见过的。猜测土笋冻里应该有竹笋,其实是一种小海鲜,八元一小碗,很鲜。五元钱又买了一份夹着红糖花生碎的满煎糕,香甜一下子充斥在唇齿之间。海蛎煎也是特色,二十元一份。满街都叫卖四果汤,必须来一份。又尝了一个糍粑,软软诺诺,二元一个哦!
一家在二楼的店铺别出心裁,红砖绿瓦里,醒目地立了一块“我在泉州很想你”的蓝色牌子,夜幕慢慢降临,灯火一盏盏亮起来,夜晚总让人特别想家,这几个字瞬间戳到游人的心里,为了上店铺的二楼拍照,买了一杯丝遇的饮品。
楼上风光果然值得,店家用树藤编一个大大的心型,藤蔓间夹杂着些许花朵,透过花藤,赫赫有名的东塔映入眼帘。
(三)西街是步行街,人流如织,街道不宽,两辆车子相遇要错开通过。临街的铺子都不大,大部分年代久远,房檐上落着历史的尘埃。新式装修的铺子虽然整洁,明亮,但三三两两夹杂在期间,反而有些突兀。
在西街,好吃的太多,此刻你只会觉得自己胃太小,平日减肥的概念抛到九霄云外。好吧,腌水果再来点吧,有杏子和油桃,是真的甜。
西街是东西走向,很多不是临街的住户也不甘寂寞,把巷子装扮起来,引你入内。走着走着就会看见一条特别窄的小巷,其中一个能有五、六百宽的,那是真的窄,我想,我要是进去再吃点东西,估计出来就费劲了。
夜已经深了,西街依旧没有睡意。明天要工作地呀。
心心念念的姜母鸭没吃上,面线糊和肉粽也该品品,我和同事边往回走,边商量着第二天如何必须实现。
古人讲: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就是吧。
(四)早晨的泉州温度适宜,不像白日那般燥热。选择西街的B面慢慢行走。这里应该是新区,楼房林立,楼层不是很高,有些正在建设中,街上安静,植被葱郁,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路过培元中学,校名的孙文的提字,科普了一下,这是1906年成立的一个学校,后来有很多爱国华侨资助。
进到大开元寺里时,阳光已经普照,泉州民风淳朴,与佛缘深,当地的信男信女陆陆续续来焚香跪拜,正应了朱熹那句“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在西塔前站了片刻,感叹古人的巧夺天工,用石头垒起了六层的高塔,几百年来依旧巍然屹立。
出了寺门,西街上热闹起来,满街都是电动摩托车。顺着小巷往回走,突然明白摩托车多的原因,汽车是进不去小巷的,这是泉州人快捷、便利的首选。突然就冒出了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这些词。
宾馆旁的饭店九点才营业,西街上倒有几家早点开着,选了一家相对干净的,点了面线糊,又跑到另一家打包了两个肉粽,吃得我们美美哒。结账时,我问老板面线糊多钱,他说十四,天啊,怎么这么便宜,不敢相信,我微信扫了过去,回到桌旁我还在和同事说:这也太便宜了!面糊里有五只大虾、炸肉肠、肥肠……。刚要走,被老板叫住了,你们刚才结的是十四吗?我说:对啊!他慢慢用力地说:是四十。我补了差价,走出来还在叨咕:十四,四十,四十,十四。难道听力真不行了吗?呵呵!
八点三十,打车去华侨大学,开工。期待工作顺利,中午去吃姜母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