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记

福州:乌山名胜及摩崖题刻(1)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22人  2018栏杆拍遍

        乌山又称“乌石山”,位于福州市中心,海拔约86米,面积约27公顷。福州城内还有于山、屏山,与乌山鼎足而立,统称为福州“城内三山”,故福州又别称为“三山”。

        乌山又称“射乌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鸟,因而得名。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太守程师孟登山揽胜,以其美景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媲美,又改名为“道山”,后又邀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文《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远近驰名。

        乌山早在唐朝就已成为风景胜地,山上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以三十六景最为奇特,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在乌山诸多名胜古迹中,以乌塔、摩崖题刻及造像最有价值,现均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乌山摩崖题刻及造像,自唐至清约有200多处,内容包罗万象,篆、隶、楷、行、草书等各臻其妙,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等文类齐全。另有十尊石造像,均为隋唐五代前遗存下来的艺术瑰宝。

          下图、这是位于乌石山北门处的“乌石山广场”。 

下图、乌山亭

下图、远看福州市区

下图、“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碑

              左:摩崖石刻、篆书:道山亭

下图、碑阴文字

下图、元至正九年(即元惠宗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八月刻石,4人联句诗碑

追陪偶上道山亭疊嶂層

巒繞郡青子迪 萬井人家

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幃屏

元卿 波搖海月添詩興座

引天風吹酒醒本初 久立

危欄頻北望無邊秌色杳

冥冥文卿 

右憲使崞山僧家奴元卿公僉

憲奧魯赤文卿公申屠駉子迪

公赫德爾本初公暇日宴集聯

句也譚忝備憲幕重惟諸公皆

文章名士南北隔數千里同住

于閩以道義相處文字為娛誠

一時之嘉會因勒喦石以紀我

元文物之盛云至正九年八月望

日經歷趙譚識知事任允書

憲副朵兒只班譱卿公繼登斯

亭覽山川之勝槩覩群公之賦

詠曰此盛事也遂題于後

奏※亲元

下图、元至正庚子夏(即元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刻石

下图、:南宋嘉定甲戌(即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十月刻石(蓝字)

                    中:南宋绍定辛卯(即宋理宗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仲冬朔日刻石(蓝字)。

                                   :元至正丁亥冬季月(即元惠宗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刻石(红字

下图、“黓敦牂”中秋后三日释绍玉刻石。

(“黓敦牂”即中国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玄黓敦牂”,“元”通“玄”,“玄黓”即“十天干”中的“壬”,“敦牂”即“十二地支”中的“午”,因此“黓敦牂”即“壬午年”。(宋代的壬午年有公元982年、1042年、1102年、1162年、1222年,元代有公元1282年、1342年、明代1402年等 依次类推:歲元默敦為至正二年壬午,即公元1342年。

歲元默牂敦中秋後之二日

閩省參政易陽焦公寬甫自

清源歸道覲道福唐又三日

宣慰秀巌石祥甫載酒會于

烏石之道山亭申隱信雲甫

省郎鎮陽毛漢卿提舉東平

石純甫寓客南洲卞仲元住

山釋紹玉與焉時秋雨霽金

飚薦涼秀壁蒼崖雲煙晻靄

如助獻酬者而衍波長陸平

疇遠水皆隱現吐吞於履舄

之下真奇觀也蓋自開闢即

有此山閱幾千年而有今日

其可無以紀歲月筆之者申

隱雲甫摹之石者釋紹玉也

下图、乌石山后

下图、道山亭,

                   楹柱对联:蓬瀛景物閒中靜 城郭樓臺到處深

                                                   亭内对联:江光回抱千巒迴 樹色遙連萬井陰

下图、“道山亭”简介,曾巩《道山亭记》,详见本文“附录”。

下图、南宋嘉定丁丑(即宋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重阳前一日刻石。

下图、冲天台摩崖石刻,

                    左:石刻楷书“古放鶴亭 淩瀚書”                              右:石刻篆书:沖天臺

下图、冲天台简介

下图、冲天台下的元符三年(元符是三年宋哲宗赵煦的第三个年号,农历庚辰年、公元1100年)十月刻石,

下图、这是冲天台西侧的巨石

下图、冲天台南侧的“天台桥”,是一块横卧在岩石裂隙之上的巨石。

下图、“天台桥”简介

    下图、拉近镜头拍摄的“天台桥

下图、“天台桥”下方的现代石刻:mao 主席万寿无疆

下图、冲天台南侧的古树,古树右侧的建筑是未开放的“孔庙

下图、冲天台南侧的古树近景

下图、未开放的“孔庙”中供奉的万世师表孔子半身石雕像。

下图、宣和甲辰季秋刻石,宣和甲辰即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

下图、左:“天香台”刻石

                                                                       :元祐五年刻石。元祐五年,北宋哲宗年号,公元1090年。

下图、右:“天章台”(红字

下图、“天章台”和台下的至正壬辰年摩崖石刻。至正壬辰,即公元1352年。

下图、“天章台”简介

下图、黎公亭       对联:平倭御寇功昭日月       护国为民德绍春秋

下图、黎公亭简介

下图、绍兴二年刻石,河南潘正夫题。绍兴二年,宋高宗年号,即公元1132年

 附录:

道山亭記》曾巩

  閩,故隸周者也。至秦,開其地,列於中國,始並為閩中郡。自粵之太末,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其路在閩者,陸出則阸於兩山之間,山相屬無間斷,累數驛乃一得平地,小為縣,大為州,然其四顧亦山也。其途或逆阪如緣絙,或垂崖如一發,或側徑鉤出於不測之溪上:皆石芒峭發,擇然後可投步。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足然後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其溪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裏下上,不見首尾。水行其隙間,或衡縮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狀若蚓結,若蟲鏤,其旋若輪,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輒破溺。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陸之險如此。漢嘗處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蓋以其陿多阻,豈虛也哉?

  福州治侯官,於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於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外皆塗,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於門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十百,其瑰詭殊絕之狀,蓋已盡人力。

  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得閩山嶔崟之際,為亭於其處,其山川之勝,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簟席而盡於四矚。程公以謂在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於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樂,非獨忘其遠且險,又將抗其思於埃壒之外,其志壯哉!

  程公於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餘功又及於此。蓋其歲滿就更廣州,拜諫議大夫,又拜給事中、集賢殿修撰,今為越州,字公闢,名師孟雲。

        未完:请看《福州:乌山名胜及摩崖题刻(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