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舍得

2024-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ì)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网译:
季氏请闵子骞当费地的行政首长,闵子骞说:请您帮我推辞掉吧,如果再来召我,我就要到汶水那边去了。

孔子对跟随自己流亡的学生从德行、政事、文学、言语四科进行了排序。
其中德行科有四人:颜回、闵子骞、冉耕、冉雍,如是,闵子骞在孔子心中德行仅次于颜回。

闵子骞,生的基本明白,死的模棱两可。
公元前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四,闵子骞生于宋国相邑东,鲁国边缘小山孜村(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贤村)。
有一说生于今山东济宁鱼台县。
是为基本明白。
但死就模棱了。
主流认为闵子骞死于孔子流亡路上,一如颜回,基本属于营养不良饿死的,时间为487年,时年49岁。
其基本依据是孔子曾经说:“从我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意思是颜回、闵子骞都死了。
也有一说死于447年,因为孔子死以后,受邀到齐国讲学,终卒于济南,时年89岁。
是为模棱两可。
但就其性而言,在孔子流亡途中,就尝试离开过孔子,闵子骞是有自己想法的,其想法的素色就是活下去,只是在跟随孔子流亡中因大病就离开了孔子,之后不再从孔子了。
故,从其寿,不从其夭。

闵子骞能够传千年而不坠的原因还是因为“鞭打芦花”。
闵子骞少时,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中间一段为父执鞭打骞,打出芦花漫天飞,是为鞭打芦花。
时年闵子骞14岁。
此后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三,并以各种戏曲的方式传唱下来。
15岁,拜入孔门学习。
公元前517年,闵子骞19岁时娶颜氏为妻。是年孔子34岁,孔母颜氏在孔子17岁时已逝。只是曲阜不大,闵子骞之颜氏多少与孔母之颜氏有血缘关系。
人要讨生活的,公元前516年~公元前501年春,也就是从闵子骞20岁后,边开始在故里教书为生,也就是开始收徒要束脩养家了。
公元前501年春~公元前500年年底,闵子骞在曲阜鲁囯国君仓库任职。这时候孔子已经开始做官了,闵子骞的库管员应该与孔子有关系。

就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闵子骞做官的经历。
有了为吏的经历,仓库管的也不错,经孔子推荐,国君任命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为宰一年,把费治理的不错,但季氏家臣阳虎去收属民的收获粮食,且说这费地是季家的封地。
闵子骞很生气,于是辞官,国君挽留也不干了。
季桓子也需要人才,也重视人才,更何况经过事实证明闵子骞确实是个人才,又刚好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季氏岂肯轻易放弃!
于是派使者找到闵子骞,同时应该提升了待遇,请闵子骞继续为费宰。
于是有了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什么意思?
闵子骞请来人回去给季桓子复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并说,如果再派使者来找自己,自己就去汶河北岸(山之南、水之北为阳为上)了,那里就是齐国了!
闵子骞软抗,准备走为上!

闵子骞真的这么清高吗?不为乱臣家奴?
此时正是孔子做了大司寇,正在与子路进行毁三都行动,依照孔子的做法,一旦失败,闵子骞欲干无由也!
不仅是闵子骞,子路也是!
闵子骞只是在审时度势,只是在站队,一如孔子赞得侄女婿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只是在那春秋,有道与无道只在于视角不同!天下已无道,鲁国如何有道?!
闵子骞还没有悟道!没有悟孔子的中庸之道!
只是即便是孔子对于中庸之道也只是活着,正中偏,而不能与狼共舞,偏中正!
由此观之,终其一生能深谙孔子中庸之道的子夏、子贡可为其二,尤以子夏为最!
如冉求能寿比蘧伯玉,则是了!可惜,冉求也是夭,不德!
德者,阔达也!
孔子之中庸之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便意会了,也有段位之高下!

编写组把论语编写到这里,孔子早就去了!
冉求应该还在,只是郁郁而不达!
闵子骞此时虽还活着,但老也,也只能去教书了!
子夏已经去魏国做国师了!

佛氏之言: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无不舍者!
不舍不得!
即舍即得!
舍即得脱尘离缚,经世出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