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态度

2023-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米先生

传统的子女婚配中,根本上还是合伙过日子的经济观念,一个加一个,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所以算计更多,说起来是联姻、婚姻、喜欢、相爱,本质上是农耕文化生产力水平低下之后对生活获得保障的一种手段。

其实也没什么。

婚姻制度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后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来保障财富积累、延续的一种设计,本来就不是纯粹的温情脉脉。

只是在制度之后,还是有所选择,所以,相貌、学历、身高,似乎是个因素,其实,都是次选择,根本性选择还是门当户对。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所以,不难理解,稍微有点资产,就俨然豪门状,似乎天下适龄女子皆是跃跃欲试的海选对象,尽可以睥睨;稍微有点姿色,就扬眉四海,不钓金龟婿不罢休;中国的婚恋世界,一直是市场法则,只有这里,交易的规则明确,但光明正大。

门当户对的想法有合理性,基于现实的出发点,相处的难度降低,相融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也不是必然,因为,物理性的基础毕竟不是唯一重要的。从动机上理解,也可以理解,向往安全性,实践的可能性最大。

就是所谓计深远。

父母如何爱孩子,千百年来,《触龙说赵太后》为名篇。其中金句:【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是如何计深远?其实不过一时一地几十年而已。诸葛亮写下《戒子篇》,然身死国灭,子孙身首异处;司马懿苟全再三之后出仕,最终子孙篡国,算赢家,但也不过百年,子孙是足够多,血也流得足够多。

如何计深远?当下谋局多深远,也不过一时一地。

林则徐说,子孙如我,何必有钱,子孙不如我,有钱又如何?看起来,是豁达,也是无奈。

世事沧桑,世态无常。

声名布百世?虚?或是实?

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这是佛教万事皆空的哲理中的积极性,看不到这一点,恐怕难免黯然神伤、游戏人间或者似乎看破红尘,纸醉金迷。

读通之后,才有现实性和灵活性,门当户对只是表象,核心问题不在于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