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简书精选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师生畅谈志向——《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18章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220人  乐道也

孔子追求的是仁爱普施、真诚相待、至善至美的天下大同境界,是一种志向高远的美好社会理想,其间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

颜渊、季路恭敬地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一起使用,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我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老人能安享晚年,朋友能相互信赖,少年能得到关怀。”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之二十六

颜渊、季路两位同学站在孔子身边,立得毕恭毕敬,但感觉好像有点无所事事。不过孔老师这一天心情挺好的,看到两个弟子闲着也是闲着,心想因势利导的机会来了,不妨借机与弟子随便扯扯,看看他们的志向到底如何。于是就来了兴致,要和两个得意门生谈谈理想与追求。

颜渊就是孔子最喜欢的那个好学生颜回,季路是孔门弟子中的大师兄,叫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这两位都是孔子门下的极品弟子,在同学中具有非凡的影响力。“颜渊、季路侍”,孔子也很看重他俩,经常让他们陪侍在身边。“侍”是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盍各言尔志?”“盍”,何不,疑问代词。“尔”,你,这里指你们,颜渊和季路。“志”,心意、志向。孔子要他俩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听老师这一说,性格豪放、直率鲁莽的季路立即抢先发言:“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车马”,车子、马匹;“衣轻裘”,衣服、皮袍,“裘”指皮袍。其中那个“轻”字,据考证是后人误加上去的,古本上没这个字。季路差不多把能用的东西,一古脑儿全要拿出来。拿出来干什么呢?和朋友们共同使用。而且用坏了也毫无怨言,没有一点遗憾。“敝”,破败,破旧。“憾”,恨,不满意、遗憾。为了朋友,季路真是不顾一切,什么都能献出来,确实是个仗义汉子。季路之志,慷慨豪放,可称作重义轻财之志。

轮到颜渊发言,却是轻描淡写的一言带过:“愿无伐善,无施劳。”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听起来平淡无奇,其实内涵丰富。“伐”作动词用,夸耀、自夸;“善”,好、善良;“伐善”即夸耀自己的好处。“施”,实施、施加,这里引申为表白的意思;“劳”,功劳;“施劳”指表白自己的功劳。

后人对“施劳”的“劳”字,还有另一种解读,指劳累、劳苦。“施劳”的意思是把劳苦的事情施加给别人。这样解读也通顺,并且表达的意思也不错,是仁者的行为。但从颜渊本人的性格,以及这句话前后相互关联上来理解,似乎还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比较符合颜渊的个性。因为他是个含蓄低调内向的人,遇事从来都是向自己内心去诉求,致力于自我的修炼。由此可见,颜渊之志,慎独内省,可称作仁心自修之志。

两个弟子的志向,好是挺好的,但在孔老师眼里,其实都是浮云,重头戏还在后边。让同学们先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顺着弟子的思想认知发展脉络,有的放矢地加以循循善诱,这是孔老师教育方法中的惯用手法。孔门之学从来都不尚空谈,而是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在最佳的时空交叉点上,把圣人的思想灌输下去。

理想之歌的序曲让弟子先去唱,探探虚实,搭搭脉,找准症候,接下来就该圣人来高奏主旋律了。果然,季路这个肚子里吞擀面杖的直肠子,已经迫不及待了,躁急地说:“愿闻子之志”,——我们也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啊!“子”是对老师的尊称,《论语》中用来特称孔子。

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老师的理想果然非常高尚,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老者安之。“安”是抚恤、奉养,“老者安之”体现的是孝道,使天下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其二,朋友信之。“信”是信用、诚信,“朋友信之”体现的是道义,使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赖;其三,少者怀之。“怀”是关怀、照顾,“少者怀之”体现的是慈爱,使下一代都能得到关怀照顾。

听听吧,圣人的志向才是真正高大上的。孔子追求的是仁爱普施、真诚相待、至善至美的天下大同境界,是一种志向高远的美好社会理想,其间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

孔子所谈志向中的三个“之”字,历来还有另一种解释。认为“之”字用来指代说话者本人,即指孔子自己。“安之”,即安我;“信之”,即信我;“怀之”,即怀我。就是讲,自己先要做到孝敬老人,才能让老者安心;自己先要做到诚实无欺,才能让朋友放心;自己先要做到关爱少年,才能让年轻人有怀念之心。“怀”字有两重含义,一是关怀,二是怀念。

这样解释三个“之”字,当然也说得通,但其着力点已发生转变,从外部社会转为指向人的内心,从改造客观世界转为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应该少说多做,从自身做起,在“尽己”上下工夫,提升自己的德行。日积月累,修养工夫所达到的境界,会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这倒与孔子得意门生颜渊的人生取向不谋而合,只是颜渊比孔老师还略逊一筹,尚未参透人心相互感通,内外一体、天人化合的大道之行。

圣人的理想与追求,永远是后人的楷模。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仲尼、颜渊、季路各言其志也。

程子: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李炳南:抚恤老年人,使老年人得其所安;以信待朋友,无论通财、劝善、规过等,一切以信实无欺待之;以慈惠待少年人,引发其感怀之心。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颜子有善而不自称,卿大夫当如此,不施劳于人民,国君当如此;孔子老安、友信、少怀,视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

《论语正义》:子路重伦轻利,不失任恤之道,义者之事也;颜子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仁者之事也;夫子仁覆天下,教诚爱深,圣者之事也。

《论语集说》:子路求仁者也,故能克其私于衣服车马之间,而欲与朋友共之也;颜子不违仁者也,善不矜己,劳不加人,盖欲物我之靡间也;夫子安仁者也,老者则安之,朋友则信之,少者则怀之,盖欲无物而不得其所也。子路之志,仅能推之于朋友而已;颜子平物我之志,视子路则又宏矣,然亦有待于推也;至吾夫子,物各付物自然之施,则无所事乎推矣。

《四书辨疑》:盖无施劳者,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也。夫劳民不恤,乃古今之通患。桀纣幽厉之事,且置勿论,请以近代易知者言之,秦始皇、隋炀帝之世,劳民之事无所不至,四民废业,人不聊生,死者相枕藉于道路,于是盗贼群起,天下大乱,生民荼毒,何可胜言!由其施劳于民之所致也。颜子之言于世厚矣!愿无施劳,安人之志也。既无伐善,又无施劳,内以修己,外以安人,成己成物之道不偏废也。

张栻:“人而不仁”,病于有己,故虽衣服车马之间,此意未尝不存焉。子路盖欲克其私于事事物物之间者,其志可谓笃,而用功可谓实矣。至于颜子则又宏焉,存乎公理而无物我之间也,然而犹所谓“诚之者,人之道”。至于孔子,则纯乎天矣。物各付物,止于其分,而无不得焉,此“诚者,天之道也”。圣贤之分,固宜尔。然而学者有志于求仁,则季路之事亦未宜忽也。要当如此用力,以为入德之途,则夫颜子之事可以驯致。不然,慕高远而屑卑近,将终身无所进益而已耳。

真德秀:学者且当学子路,必忘私乃可进步。不然,物我之见,横于胸中,如蟊(máo)贼,如戈戟,安能不伐不施如颜子乎?况圣人乎?

刘宗周:“知尔”之问,是商他日事;“言志”之问,是商今日事。今日所志,便是他日所事。圣贤只就眼前道理,即身证学问,而万物一体之意随大小广狭,即以自见如人一身,或得一体,或具体而微,而斟酌于元气之周流,上天下地,往古来今,尽在此间,此是洙泗家风。

钱穆:此章见孔门师弟子之所志所愿,亦即孔门之所日常讲求而学。又曰:孔子内外一体,直如天地之化工,然其实则只是一仁境。读者最当于此等处体会,是即所谓志孔颜之志,学孔颜之学。

蕅益大师: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

陈祥道:义者之志也,仁者之志也。老幼安怀于己者,恕也;朋友信于己者,忠也。圣人之志也。贤人之志则入而成己,圣人之志则出而成物。尽充子路之义,然后至于颜子之仁,充颜子之仁然后至于孔子之圣。

云门隐者按:子路重义轻财,忘乎有己,克己之私,心体廓然,义也;颜子不夸己善以修己,不施劳苦于人而安人,成己且欲成人成物,仁也;孔子顺乎自然,仁被天下,老安友信少怀,万物一体,廓然大公,圣也。

《韩诗外传》: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仪,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仪,遇少而贱者则修告道宽裕之仪,故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旷然而天地包万物也。如是则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四书辨疑》:伐善之善,乃其凡己所长之总称。伐忠、伐直、伐力、伐功、伐才、伐艺,通谓之“伐善”。

《论语义疏》:颜渊所愿,愿己行善而不自称,欲潜行而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又愿不施劳役之事于天下也,故铸剑戟为农器,使子贡无施其辨,子路无厉其勇也。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全解》 《论语集注》 《论语意原》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点睛》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集释》 《论语集说》 《论语学案》 《论语古训》 《论语旁证》 《论语会笺》  《四书辨疑》 《韩诗外传》 《左传》 《四书释地又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