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娱乐大事件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5人  电影药的药

有严重剧透!

初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几乎被结尾的设定惊到。

在网上也看过很多关于这部电影呼应人物设定的镜头解读和暗示解析。

但对于这部影片,药君觉得说教意味有点浓,价值观传递方式有点公式化,人性表达有点浮于表面。

所以药君一直认为它仅仅是一部及格的商业片。

缺少迷人魅力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反派的价值观暴露得过于明显和急迫。

让这部影片注定成为不了经典。

这是一个语序表达的问题。

举一个小栗子,

如果我说

“有一个女孩,白天时间在念书,而晚上在夜店陪酒以及从事其他服务。”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堕落的女孩。

如果我又说,

“有一个女孩,晚上在夜店陪酒以及从事其他服务,而在白天时间念书。”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上进的女孩。

这个影片失败的地方首先就是用错了语序。

反派“卡耐基”一登场就被展示成了独裁者的样子。

之后人物没有变化,失去惊喜。

可它在药君一位朋友的心中却始终排名第一,问其理由,这位朋友文化水平有限,(哈哈哈哈哈,滑稽……)语焉不详。最后好不容易,说出还算理由的理由。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药君出于好奇重新看了一遍这部影片,引出一个之前从未注意过的问题————信仰也许和人类一样,是盲的。

药君无意揣摩创作者的意图,只聊自己的感受。

说说这部《艾利之书》吧。

渣手绘海报登场

故事讲的是在核战毁掉世界之后,人类顽强的活了下来。

不难想象,弱肉强食,为了生存,大部分人不择手段。

不论下作,卑鄙或肮脏。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其实我们的主角最开始也不能独善其身。

为了避免危险的冲突,他对一桩杀人强暴抢劫的行为选择了“视”而不见。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关于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男主是半盲的设定网上有很多详尽的分析,在这里不再老生常谈了)

也许这样的选择能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因为可能大部分的人会想:

我不成为暴力的参与者即可,并非一定要成为救助者。

一路西行,主角来到了一处人类的聚落。

因为紫外线的原因,末世的人们必须带上墨镜才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即便这样,很多人还是患上了眼疾。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而且文化出现了断层的趋势,这里的人不识字。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从这里开始悬念开始被一层层剥开。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聚落的首领率先点破目的。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他在找一本书,他说这本书有神奇的魔力。

得它者,得天下。

没错,这本书必须在男主的手里,是他的每日必修。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对于这本书是什么,没有藏着掖着,很快我们就都猜到了,这是一本《圣经》。

之后的这段对话就是全片的核心论点。

关于《艾利之书》信仰视而不见

为什么你想要这本书?

它伴随着我长大,我知道它的力量。

如果你阅读它,你就会有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战争后他们把圣经都烧了。

只要活着就是一种信仰行为。

建造更大城市是一种更大的信仰行为。

但他们不理解。没人明白。

我没有合适的词句帮助他们。

但这本书有。我承认。

有些事我不得不做。

很多我讨厌的事,比如建这座城,我承认。

但是如果我们有了那本书。

我就没必要这样。想象一下。

如果有正确的词句传播我们的信念,想象一下,

会有多么不同。

我们的小世界将会有多少正义。

人们会真正的明白,他们为什么在这儿,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不再需要任何不良的动机。

藏着那本书是不对的,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它应该被四处传播。

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

正是我内心所想。我一直都相信。

我要找到这本书该属于的地方。

一个需要它的地方。

但是我还没有找到。

如果把这本《圣经》抽象化,可以广义的认为是信仰。

我们有时很一厢情愿的去相信,有信仰一定是一件好事。

那么,有意思的地方到了!如果这本《圣经》没有在主角手中。

它遗落在地上,被两人其中之一捡到,世界的发展是否就会按照两人各自的心中需求所发展?

我们可以推断,顺着卡耐基捡到的情况想下去,那时代一定会是黑暗中世纪的影射。

科技停滞,人们不识字,无法传承文化,教会禁锢思想,甚至按照个人意志去扭曲解读这本书。

那个“信仰世纪”会再次出现。

同样是有信仰,可能主角就会不同,甚至相反。

同样对信仰充满憧憬,为何结果就会如此不同?

因为“信仰”本身什么都看不见!因为它是盲的,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所有的假借信仰之名的举动都是狂妄且傲慢的。当然包括主角。

两人对话里面有一句“所以人们烧了圣经。”这里药君有一个推断,战争是因信仰而起。人们惧怕这种力量,怪罪这种力量,所以烧了《圣经》。

甩得一手好锅,明明是自己的错误,总是不愿去承认,把锅甩给其他人,其他因素。

里根说“枪不杀人,人杀人。”

信仰同样如此。可惜的是,世界就是一座巴别塔。

其实我更愿意这部影片的结局是开放的,主角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因为他不会去相信任何一个人。

最后这本书传承给女主角索菲亚,她继续上路。

当然这也是一种我个人理解的一厢情愿罢了。

法国学者居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作品《乌合之众》里有两段话,让我内心阵痛。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站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信仰是否要有,对错可能只能自知自认。

可能信仰之所以可以被称作信仰,并非如它字面般简单。它能用来遮丑,掩盖不人们内心的所有扭曲,懒惰,恐惧和下作,也能用来呼吁和煽动。

信仰让人思考。

音乐让人平静。

影片中有一个始终默默陪伴主角的播放器。

如果是我,可能这就是在末世对我最大的慰藉了。

也许对于主角也一样,所以他才不惜冒险也要把它充满电。

音乐拯救人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