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自度
一个许久为失眠困扰,继而为感情困扰的朋友,近段时间一直在读阮玲玉、梅艳芳、张爱玲的传记。昨天感慨道,都是些坎坷、凄苦的人生。
一时间我也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又是夜晚,怕谈多了干扰她的作息规律。
佛家有自度、度人之说。自度尚且不易,遑论度人。那些普度众生的菩萨,委实让人佩服和敬重。人到中年以后,有了儒家的理念,完全没有了墨家“兼爱”的善意。这世界上,甚多可怜之人,但是也甚多的可悲甚至可恨之处,能帮些身边可帮、可度的寥寥几人,就功德无量了。哪里有度苍生的念头了。
回头再说到人的感情。感情如乐器,或如丝竹、或如钟鼓、或如管弦、或如缶埙,不然因感而兴。多情的人,更如丝弦般敏感。风过竹上,云散半天,月起桂落,花开雨滴,都会响应。就如和着自然的天籁一样。
这固然是幸事,可以与自然之美相俯仰。但是有时也是苦事。多情至处,感情扭成一条弦,音色贫乏、音域狭隘,逐渐束缚住了自己,不知不觉地偏执起来了。于人的心境、健康甚为有害。
何止是感情,人的观念也如此。孩童时偏执,老年又回归偏执。学习如同多安上几根琴弦,丰富音色、拓展音域。文化亦如此,仅以中国乐器为例,商周时期的萧笙瑟琴,在汉唐凿空西域、万国来朝后,慢慢为二胡、短笛、琵琶、唢呐取代,后者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更不用说,佛教已压倒儒道,数不尽的寺悄然成为中国各处的名胜,承载着古代的典雅和智慧。
活水引入,境界大开。人的情绪亦如此。
越是愁苦、苦闷、烦躁的人,越容易躲入小楼,自己疗伤。她们听着同样命运人的自述,如听着凄美绝伦的音乐,时时刻刻任愁苦思绪蔓延、纠缠、繁殖,最后越发痛苦,作茧自缚,难以自拔。毕竟在撕裂伤口的快感中,可以暂时忘却受伤时的痛苦,自我麻醉一时。
只是一如那些雪中舔着锋利刀口止渴的猎物,虽然感受着本能的快感,却已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现代社会抑郁已然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于抑郁的人而言,感情的丝弦上总跳着悲伤凄凉的音符,想扭转委实也不易。
因此我希望朋友能跳出心理藩篱。花落还有花开,潮息总有潮作,云卷必有云舒。感情的琴弦都是三十、五十弦的,不要只在一根琴弦上弹奏,不要只倾听一根琴弦上的音乐。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凄美的音乐虽美,但如月光样总会让人发痴,陷于难于自拔的境地!莫如沐在灿烂的春日或秋阳里,忽然能跳出苦海,顿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