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在21世纪的今天,到底该如何理解自由?

2021-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豹隶

“自由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自由这个概念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了:

【极简回顾】——在中国:「自由」一词在古汉语中(包括佛教用語)已经存在,意为:「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在西方:自由分为Liberty和Freedom。Liberty指在法律约束之下的自由权力,这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在政治生活层面的自由;Freedom的意思则要宽泛得多,是人的自然行为的自由。是你愿意穿什么,喜欢男还是女,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当然在不犯法的情况下)。它指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追求...但Liberty和Freedom其实根本无法完全撇清关系各自独立。

以上的回顾非常简单粗暴,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情境里,面对不同的人群。自由的意涵都会很不相同。这个词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其中包裹的涵义像走马灯一样都不知道轮换了多少回。

但是,在这篇文章里,我要提出对自由的新定义——“21世纪信息时代的自由——一种不受流行文化裹挟与诱惑的能力”

为什么说不受流行文化裹挟和诱惑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自由?它们裹挟我们了吗?流行文化在任何年代都存在,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严重?

先让我们再把问题问得深一些,深入来探究一下,究竟自由意味着什么?

可以从上图看到,过去封建制社会中严格的宗教环境和王权社会中森严的等级结构,以及西方工业化早期资产阶级与奴隶等这种关系...都是不同时代对人的束缚。

而以上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它们是对人身基本自由的剥夺或限制。

但是这篇文章要说的这个是我们今天看不见的,对人精神上的限制。

有一点我们需要达成共识:就是即使具备人身自由,也不一定具备精神自由。

基本人身自由我们已经通过前面100-400年间的各种宗教和社会/政治革命运动极大地争取过来了(当然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因风俗、贫穷、战争带来的人身自由问题,但那已经不是普遍情况)。而限制精神自由的情况却并不容乐观。

——为什么说不受流行文化裹挟和诱惑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自由?

限制精神自由的形式有多种,总结来说,意识形态对人的束缚是最普遍和严重的。如:一个长期在严重重男轻女环境下成长的女孩即使长大脱离那个环境,她要摆脱她自己底层意识观念(女不如男)的意识形态束缚也是很难的事情。如:一个自小到大因为贫穷而节俭习惯的人,即使已经获得了充分的物质自由,要恢复一个正常的消费观念也不容易。

但是这篇内容要探讨的是精神限制的另一种——因流行文化和巨量信息而被动塑造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甚至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的这样一种束缚!如:一个从小在西方对华消息扭曲的媒体的轰炸下成长的欧美小孩,只要TA还没有意识到要靠自己去认识世界,那么TA就仍然没有获得认识一个客观中国的自由。TA对中国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就会任由西方媒体摆布。如:一个从小在提倡白幼瘦为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当她长大独立后,她很容易变得无法欣赏黑色皮肤的美、丰满的美...在她的观念中,美丽只有单一的一种可能。

这,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极为迫切要意识到的问题。它不再是专家学者的责任,意识到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

当一个女孩,因为看见范冰冰的美貌而花费400万元把自己整成范冰冰的样子时,这背后根本不止是一个挥金如土或者是爱慕虚荣的女孩那么简单的事。这背后折射出资本和媒体的巨大控制力量,在范冰冰人气最高的那几年,她的容貌是她的经纪公司宣传的第一武器,当这种渲染频次过高时,在一个公共网络平台上,就会形成“遮蔽效应”——遮蔽其它风格的美,而形成一种“审美垄断”。就会在一个社会中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审美标准——削去下颚角的鹅蛋脸、拉长的眼线...自此,宽下颚骨、单眼皮就与美无关了。

而这带来了什么?这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单一与同质化严重,是老子的那句话“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都认为那个样子好看而都变成那样,整个环境就会朝一种恶性状态发展——会形成一种恶性生态环境——这样循环起来所形成的单一价值判断(审美首先是一种价值判断)会结成一个厚厚的硬壳,对其中的所有人造成无形的绑架(女孩减肥与整容年龄越来越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5岁开始减肥,7岁开始整容...)。而这种单一化价值判断扼杀了真正的创造力。

在这背后发生了什么?——我们被无形剥夺了创造美的权力,我们只能任凭流行文化(电影、综艺、流行风向标...)来决定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内在的审美趣味早已被外部这些声音所摆布而完全不自知。甚至,我们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对梦想和自由的理解,也极容易沦为资本贩卖的劣质激情的牺牲品。

我们会忘记思考一个最重要的根本问题——就是质疑所有标准本身(成功的标准、美丽的标准、幸福的标准...)。我们会将崇高与利用崇高做幌子来达成自己利益的虚伪、将梦想与各种宣扬梦想的综艺或广告、将美丽与各种频幕前女明星的脸和身材、将成功与各类坐拥豪宅与资产的人士、将英雄与好莱坞的漫威英雄...等等这些混为一谈!

崇高、梦想、英雄...这些词内在闪光价值依然在那里,但是对其的滥用导致我们对这些价值逐渐变得嗤之以鼻,甚至觉得十分多余。

——流行文化在任何年代都存在,为什么在今天变得如此严重?

1957年,罗兰巴特写出《Mythologies》(译为神话学)通篇没有提一个‘自由’,但是全篇探讨的都是我们是如何被资本主义所推动的大众文化所裹挟的,其53篇文章分析了各类大众流行文化是如何变成今日神话的,而我们又是如何沉迷其中丧失掉对其的反思能力的。

比如为什么要给女孩子玩洋娃娃,而给男孩子玩汽车,这背后是成年人将孩子的玩具看作是给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预备期“培训”,而不是广告中喊的“玩具是为了开发孩子想象力的”。这种广告罗兰巴特称之为神话,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神话。又比如为什么广告中的内容越来越脱离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而是强调它带来的美好生活方式,什么一个电饭煲配上温馨和谐的家庭画面,一件胸罩配上一幅魔鬼身材,一勺洗衣粉配上一个超人妈妈…???

以上这些都是属于10年前的历史了。在今天网红经济模式下,神话的形式又有了新的演变态势。

流行文化在今天对人们的巨大影响力相较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无可估量,就是因为其背后多了3个强有力的幕后推手——资本消费主义、全球网络信息社会、大众舆论。

这四个板块的基本关系是这样的:

资本与消费会决定流行文化的样子与形式,而之所以流行文化变得单一化与同质化,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要满足于商业的盈利需求。也就是以商业目的创造出来的各类流行文化其根本属性就是趋同化的。再经由全球网络信息社会将这套单一文化(背后包含一整套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情感模式)输送给大众,在大众间制造起心照不宣地‘普世审美趣味、价值标准、身份认同...”然后形成一股庞大的大众舆论力量,这股大众舆论力量再反哺资本消费主义,进一步促进资本生产出更多符合这类单面审美和价值观的文化内容出来。

如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圆环。并且,随着经济的攀升和这种表面的‘繁荣’,这套圆环的外壳越来越硬,越来越难以突破。

1964年,马尔库塞出版《单向度的人》,严厉指出资本主义与资本文化生产模式会制造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同质化严重的社会)。在其第一章[控制的新形势]开篇第一段他写道“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他将这种不自由形容为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这种不自由是被包裹在经济能力和物质支配能力攀升的甜蜜之中的。是你难以察觉的。

有很多人批评他的这套说法有理论乌托邦的嫌疑,但是在60年代,无疑给了现代社会当头一棒。马尔库塞与罗兰巴特书里具体讨论的实例很多都过时了,但是其追究的问题到今天却越来越严峻。

它严峻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在这甜蜜的泡沫中,没有恐怖、没有任何肉体的痛苦、没有威胁。只有无尽的娱乐、搞笑、轻松...

它用一种让你“快乐”与“幸福”的方式剥夺掉你本来具有的创造自己生命、创造自己的审美趣味、创造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权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自由?怎样才能不受流行文化裹挟与诱惑?

1、培养出自己独立的择偶观、价值观、审美趣味、人生观。

在急于追寻他人的认可之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更为重要。要反复问自己,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一次问不明白的,必须反复问。在各种情境和实践中拷问自己,直到越来越笃定和清晰。

2、对成功和幸福有自己独立的理解。

必须抛开所有已知的,媒体和社会宣传的成功范式,重新问自己,“我最认可哪一种成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我最幸福?” 这类问题同样必须反复拷问自己,直到越来越笃定和清晰,然后一点一点鼓足勇气坚持下去。

在今天,什么是自由?——是一种不受流行文化、数据、巨量信息裹挟与诱惑的能力。

你要自由干什么?——获得创造自己生命、价值观、审美趣味、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基本权力。

你问,难道不去争取这种自由就无法获得创造权了吗?

是的,不去争取,就没有这种基本创造权。你的喜好、你的择偶、你的各类标准和框框都是被身边的各式各样的范式、声音所左右的,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存活于世的那份真正的喜悦,而这种喜悦只能来自创造,而绝不是追随或顺从。

无论你表面多么光鲜、拥有多么好的物质条件或学历、家境。你都失去了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能够拥有的最大可能。

同样,这样的个体也无法为自己的人生担起真正的责任来,因为ta依附于外在这一系列的标准来过活,同时也将自己的责任无形分拨出去了。在这个人群中,大家彼此共同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与随后带来的莫名的苦痛或者抱怨...然后感叹,人生不过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