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首页推荐用户画像@认知·互联网

3句话让你轻松搞懂用户画像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231人  刀叔的认知笔记

       

先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我和你们一样,看了太多的文章在讲用户画像怎么做,尤其是在某个专属的产品或是方向上,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但是朋友和我聊起用户画像的时候,想知道的都不是怎么做,而是怎么用。

        因为每当涉及到用户画像到底有什么用,又在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用户画像,很多朋友都懵圈儿了,不然就只知道用户画像可以进行产品的用户定位,或是可以用做运营分析,但是再深一步怎么来定位和分析就又不知道了,今天刀叔就通过3句话,来回答这些问题,带你一起搞懂用户画像。

     第1句话:用户画像的建立,是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完成一个角色拼图。

        1. 不需要追求完美的用户画像

        我们看到的用户画像各种各样,都在被不同程度的应用着,但是真正完美的用户画像应该都是类似于人物小传的高度提炼,反过来也可以轻松扩展为一篇人物小传,涉及到人物的方方面面,看上去特别的具体而且真实,就好像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一样。

        可是实际工作中,完美的用户画像是不存在的。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用户画像的建立都是具有目的性的,我们期望的是找到一批与我们目的性强相关的用户,而由于人与人本身的差异,要求我们必须排除一些独特的因素,这样用户画像就不再具有唯一性;另一个原因是,用户画像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最根本的需求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找到最优的答案,所以用户画像本身不需要完美;最后一个原因,用户画像来自于我们已知的信息,对于任何一个人物来说,已知的永远都是少数派,未知的更多,即使我们想尽办法,也不可能得到人物的全部信息,只能尽量找到对我们有用的,这样本身就没有办法让用户画像完美。

        2. 角色的拼接,让用户画像丰满并看到背后的真实

        建立用户画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好比设计小说或是影视剧中的角色,角色是不是成功要看他是否可以被人们感知到,并且印象深刻。比如我告诉你说有一个男人,你只会知道这个人的性别,其他的都一无所知,但是我再告诉你他是一个警察,有一个17岁的女儿,和他关系不好,你是不是就对他的年纪和生活有了一点自己的感知,接着我说他获得过个人二等功,但是却拒绝了多次升迁,你是不是会想到很多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的故事,想要去了解他。这就是已知信息与人物角色的关系。

        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已知信息是关键,因为用户画像的建立就像是一个角色的拼图游戏,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收集信息,再进行汇总、提炼,把提炼的内容贴到一张纸上,拼接起来,形成对一个角色的描述,就像上面的:男人+警察+女儿(17岁)+二等功+拒绝升迁,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人物角色。剩下未知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这些推断出很多,比如他年纪是40岁以上,能力很强,性格固执等等。

        3. 用户画像的真实可靠,来自于大量已知信息的过滤

        既然不多的信息就可以搭建出一个人物角色,那如何判断用户画像对我们有用呢?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也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或是说明的一点:用户画像包括很多的其他的工具和方法都是相对有用,而不是绝对有用。所谓相对有用就是说:他有用,但不是可以包治百病,药到病除那种,而是需要对应不同的症状进行调节,对不同条件也会有效果差异,或者粗暴一些,你可以认为是有用户画像就比没有用户画像有用。

        要想用户画像更可靠,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就需要你对角色的不断丰满,就像是画画一样,通过线条的勾勒、明暗的对比、色彩的涂抹,细节的修饰,让人物越来越逼真。当然用户画像填充的不是色彩而是信息,大量的,过滤后的信息。已知的越多,角色越丰满,画像就越真实,用起来就越可靠。

      第2句话:产品工作中,用户画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第一个用户。

        1. 用户画像是工具,工具真正价值在于能“为我所用”

        在产品工作中,每一个产品经理都会涉及到用户画像的建立和使用,但是用户画像的建立是用研人员的工作还是市场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产品经理的工作,这些其实没有什么探讨的价值,因为用户画像的建立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可以为我所用,是谁来建立并不重要。

        这里的“为我所用”就是找到用户画像的真正价值,让用户画像变得有价值。可能有一些绕口,但是我们细想一下,如果只是因为别人都在做用户画像,或者是你听过的课程,看过的文章,都在讲用户画像,你才在工作中使用它,那么你纯粹是为了做而做,连应用工具的皮毛都算不上,所谓的理论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应用能力,都只是假大空罢了,这也是我们最应该关心也最应该在意的。

        所以,在聊用户画像的使用前,我们应该具备一种让它为我所用的思维。

        2. 让工具为我所用,只需要找到我的关键问题

        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总以为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顺风顺水,远超同济。这里我不得不以一个踩过无数坑的过来人身份说一句:年轻人真的是想多了。就像我们听过的那句话一样:“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里的懂只是你知道了,或者说记住了,可是然后呢?

        对!然后没有了。因为我们一直都不曾想过这些有什么用,也就是没有找到关键问题。

        要让道理和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需要不是记忆,而是经历和应用。比如说:我们知道谈判的时候不能轻易地接受对方第一次报价,可是仍然常常会被对方的铺垫描述所干扰,一不小心就接受了对方的第一次报价,事后则懊恼后悔;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心理价位,并且在谈判前不断提醒自己,就很容易进入到讨价还价中,如果你连续在这样的事情中获益,那么不接受第一次报价就成为了你的本能,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和道理。

      我们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为我所用的价值,那如何让工具为我所用呢?最简单方法就是:找到我的关键问题,就像上面的例子,谈判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谈判技巧争取更大利益,这来自于我们的目标,在目标中找到问题,再去找对应的方法和工具(不接受第一次报价),并应用到谈判中,这就是为我所用。

        3. 产品工作的关键问题,是为哪些的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

       互联网行业中, 产品工作的本质是在建立一个连接用户和服务的媒介,而建立这个媒介必须时刻围绕着用户和服务展开工作。因此产品工作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要为哪些用户提供怎样的服务。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产品(媒介)的建设过程,而用户画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方法。

        在产品工作中,我们应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用户画像、情绪曲线、服务蓝图、PRD、线框图等等。今天聊用户画像就先把其他的都放到一边,从用户画像的价值开始,用户画像在工作中,大多数朋友是把它做为用户模板,来进行感知、交互和环境条件的设计依据。这没有问题,但是在应用中过于片面了。

        用户画像的作用应该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设计依据,另一方面是定位用户。我想强调的是定位用户,我认为这个更重要,因为如果定位用户有问题,那么所谓的依据价值就没有意义。用户画像的真正应用价值,是帮助我们找到第一个用户。而用户画像的应用,是找到第一个用户后,从第一个用户的角度对行业、市场和商业价值形成快速具体的认知,从而进行产品价值判断,然后可以使用同理心的方法,依据用户画像帮助我们更容易的进行代入思考,至于变小白、变深度用户什么的都可以,目的是可以贴近用户,思考用户的真实问题,用产品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第3句话:运营工作中,用户画像能够让数据变得会说话。

        工具的为我所用刚刚已经讲到,那么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聊一聊用户画像在运营工作中的应用。

        1. 运营工作中的用户画像,是产品和数据的具象化

        可能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产品与运营的用户画像是有一定差异的,产品的用户画像包括了从0到1,和从1到多的两个阶段;而运营的用户画像大多是直接从0到多。这是由运营的工作特性和用户画像的信息来源决定的。

        运营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第一个用户,而是具有第一个用户特质的大量真实用户,甚至是与第一个用户完全不同的新用户,解决这些真实用户的差异问题是运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运营本身就是需要多维度技术能力精细化工作。这里的精细化要先从用户开始,去挖掘用户的最大价值,方法就是细分的用户画像。

        运营的用户画像信息来源更广,有市场的,有用研的,有产品的,还有运营数据的,其中更多的还是来自数据,而且是动态变化的的数据,这就要求运营人员在建立用户画像的时候处理更多的信息,并且持续的进行优化。同样的,正是由于数据的海量和动态变化,也让用户画像不再死板,变得好像有了生命,就像是披上了一张会哭会笑会说话的外衣。运营的用户画像不再是数据和信息的提炼,而是被数据化的行为再具象化的产物。

        2. 运营工作关键问题,是为哪些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运营是围绕着自身的价值输出,和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来展开工作的。因此运营工作的关键问题是要时刻考虑在为哪些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运营。在用户和价值的连接上,找准用户,读懂用户才能把价值最大化和进行最优的匹配,所以用户画像的作用也就在这里。

        用户画像解决的是哪些用户的问题,常规的画像方法是维度设计、信息收集、数据清洗、结构化提炼和标签生成,然后再完成逻辑串联,这样一个用户画像就呈现出来了。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在运营工作中画像的维度最好事多元的。比如可以先以地域和性别进行主要维度划分建立用户画像,然后以年龄和偏好为主要维度建立用户画像,还可以从消费水平和类目为主要维度建立用户画像,这样可以让运营工作形成一个相对立体的用户画像模型组进行参照,帮助我们更容易的找准用户和了解用户。

        3. 运营中的用户画像,是会说话的工具

        作为工具的属性,用户画像其实不只是在运营中,在产品和市场环节是一样的,但是我所接触到的运营朋友更关心用户画像在自己工作中的细化应用,所以就在这里多聊一下。

        在运营中吧用画画像做到位了,他就会告诉你哪些用户和你产生了交集,接触点都是什么位置,他们做了什么样的决定,然后你知道可以去什么地方找到他们,与他们建立连接和产生互动。比如你在做电商运营,你建立了用户画像以后,它会告诉你哪个年龄段的人来的多,购买频次最多的是什么商品,购买的商品在同类目中处于哪个价格区间,这些价格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收入人群,这些人群在网络中的活跃区域和时间都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有意识的去进行连接,导流。这一切是不是看上去并不怎么难?但是要记住,为我所用才是最重要的,那时候你在用户画像的应用上就是一枚巨大的大牛。

      小结:

        用户画像是海量信息的角色拼图,在产品端帮助你找倒第一个用户,在运营端让数据变得会说话,不追求完美,因为没有必要;要为我所用,因为工具的作用是需要解决问题。

        另外怎么画不是关键,不需要去套用什么固定的模板,这些你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针对自己的目标和问题应用起来就是最好的,而且在面对关键问题上进行针对性细节优化完全可以构建出最合适和用户画像。

作者:刀叔            微信公众号:刀叔的认知笔记(daoshunot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