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一定会有“同感”
贾平凹说:“同感在选材的过程中特别重要,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这种具有同感的题材,就需要你十分关注你所处的社会,了解它,深究它。”
同感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好的作品必然说出了读者的心声,引发了读者的同感。如果你只是自言自语,必然得不到读者的青睐。
比如,一车人去旅游,到了九十点钟,你让司机停车去吃饭,大家肯定不同意停车去吃饭,因为大家都不饿。
但十二点了,你肚子饥了,大家肚子都饥了,你让司机停车吃饭,大家都会响应和支持你。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有“同感”的文章呢?这需要你对社会一直特别关注,有了一种敏感度,逐渐地,它的发展趋势你就相对有一定的把握了。
能把握这种趋向,你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作品能有张力,与现实有一种紧张感,同时作品能对社会的人们有一种前瞻性,这样的作品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种自觉一旦成了习惯,你必然就能找到你的题材,题材也会向你找来。这就好比你变成一块磁铁,钉子呀,螺丝帽呀,铁丝棍儿都往你身边来。
一个作家能量小的时候你得去找题材,看哪些题材好,适合于你写。一个作家能量大了之后,题材就会来找你。
在选材的时候,不要你看到了、听到了或者经历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故事把你兴趣勾起来了你就去写。
起码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一定要琢磨这个故事有没有意义,表达的是你个人的意识还是集体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选材之前首先要看你的故事里传达的是个人的意识还是集体的意识,即便是集体意识,而在这集体意识里面你的意识的独特性又是什么?
陈胜吴广为何能成功起义?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农民新兵耽误行期后的恐慌心理,揭竿而起立刻一呼百应。
我们写作时,也要懂得把握趋势,时势造英雄嘛!只要引发了读者的同感,何愁当不了时代的弄潮儿?
注:本文来源今日头条“来听写作”的《贾平凹:没有自己的文学观,你的写作必然没有灵魂》,经本人适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