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时事评论

我们仍然不够了解什么是中国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234人  皮卡弟弟

我生在中国,长在这里,从小到大在中国各个城市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熟悉中国的。

我去过南方的广西、香港、深圳;到过东方的江苏、上海、浙江、西北的西安,现又来到北京,准备去哈尔滨,河北到处转转,似乎没用几年,我就走过了中国大半。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喜欢讨价还价,喜欢看热闹,不喜欢学习好的人。中国人喜欢和朋友聚聚,喝两杯,喜欢热闹;中国人有一种极强的“从众”意识,不习惯太独立,哪怕是思想也不敢太突出;中国爱和气,与其跟别人争个面红耳赤,中国人更喜欢笑嘻嘻。

但直到后来,我有了机会出国留学,有了一次离开中国,反过头来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机会之后。

我才发现,熟悉中国和真正了解中国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

留学那段时间,我学英语,去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

我做过任何留学生都会做的那些事情,和世界,和外国人接触,去开拓视野,同时也反思自己本身。那个时候,脱离了中国环境的自己,总在尝试从外国人口中获得一些海外对中国的看法。

在2008~2013年间,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于中国的变化是惊讶的,但你问问老外对中国怎么看,事实上他们没有中国人自以为的那么惊人,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

更多的时候,老外聊起中国的崛起像是在聊一个市民新闻,就是有趣而已。

因为对他们来说,首先中国的变化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他们每天有好莱坞的电影,剧集,有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音乐可以听,有许许多多产品和游戏丰富自己的生活。

许多国外国家不会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影响生活,除了那些电影里的中国段子之外,其他时间都不会记得你。

其次,中国在老外眼里一段时间内只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血汗工厂,只有抄袭案例没有原创,没有创新。不开玩笑的说,很多老外会把中国,越南,朝鲜等同在一起。

在那个时候,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市场里,中国仍然是个新手。看报纸的时候,你会发现西方媒体喜欢将一些和中国富人有关的“不文明”行为作为新闻的头条播报,而一些国家政要的访问却仅停留在下方相对较小的栏目中。

二、

我甚至还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曾“习惯性”将中国,香港,台湾称为3个国家。

班上一名中国同胞气不过站起来理论,当着全世界同学的面,争着要老师改口。

因为我们大陆同学都知道,哪怕台湾不统一,我们的版图里也是秉承“一个中国”的理念。

可惜老外并不鸟你,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他也不需要了解

因为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你的产业还在升级,你还有很多金融方面的问题要解决。

而且更可惜的是,很多港澳同胞也并不领情,他们甚至也认为中国将它们统一并不是好消息。

三、

当然,这些都是关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多元的国家的一直以来的声音。

而如今,中国已经今非昔比,金融,科技,互联网,消费多个领域多点开花的中国,已经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赢得属于自己的声音。

只是这过程实属不易,而且那些挣扎仍在继续。

这两天我看一个视频,感触很深。

而这个视频里的演讲者,却是一名曾被中国本土市场“赶”出国门前往美国洛杉矶才得以发展的著名艺人,陈冠希

陈冠希至少10年,都被人们当成“花花公子”,不仅因为他的形象,更因为当年震撼华语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

然而10年之后,当37岁的陈冠希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不仅是亚洲CLOT品牌创始人,NIKE合作品牌人,更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潮流时尚领域的代表人。而这一切都是靠他在海外独自打拼。

而在这个视频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提醒那些在美国,在海外留学读书的中国学生:

你不能以中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你曾在海外学习,在国际化视野里生活过的你,应该有一个国际化的思维。

在陈冠希和许多中国人眼里,中国需要真正成为一个强国需要做的还要更多,我们现在还不够。

而值得思考的是,陈冠希仅仅只是一个娱乐界,潮流界的艺人,他好歹家底不错,也没有什么吃不起饭,旅居海外被欺负的经历。

为什么这么一个在我们看来吊儿郎当的他,却会对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有如此的认识?是什么让他坚持对中国品牌的发展有这样的期望?

在一个坐满了中国留学生的讲台上,连PPT也不用,他就这样讲出一些关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感悟,陈冠就这样为中国发出声音。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他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陈冠希望通过表达,把这种认真的态度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从此不再被误解,获得更多在世界发声的机会。

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这其实不那么容易,不是说做这样的事情难,而是说如果中国人想要获得我们自己一直以来渴望的,与5000年文化相匹配的一份来自世界的尊重这件事,

实际上没那么容易。

四、

OK,从在中国生长说到自己去留学,再说到这几年中国的发展,这些观点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它是会让你成为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呢,还是干脆放弃,别那么认真,咱直接崇洋媚外算了?

我认为,更多吸收那些关于中国的不同声音,事实上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了解世界。

比如我自己,在国内国外呆过之后,我就有一个很强的感觉,我在看中国的时候,我会保持一种冷静而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它。

我开始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开始观察、思考很多自己从前不会注意的事情。

比如我会思考起春节,红包,团员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在海外你经常会见到这些元素,因此可见那些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地有价值,在华人群体又是多么具有共识。

与此同时,海外相对多元化的环境也会让我模糊起一些无关紧要的区别。比如什么南方人北方人的分歧啊,什么普通话的口音,什么是帅哥,什么是美女啊等等,因为经历过海外的生活,我觉得华人应该统一,而不是各种挑刺。无论你台湾香港,无论北京上海,咱聚在一起就是同胞。

而在这一切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会逐步成为一个全新的,顺应时代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工作,在各自领域里打拼,并以国际化标准去要求自己,以认真勤奋的态度来践行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德。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了解外来文化,学习世界前沿技术保持与世界同步的步调。

我们不能只是努力,然而被世界孤立。

我们需要更多地进步,同时多拥抱世界,与世界同行。

欢迎扫码关注:皮卡弟弟

寻找,你与世界的边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