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诗》苏轼

2020-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泥步修行A

《息壤诗》

苏轼

《淮南子》曰:鲧湮洪水,盗帝之息壤,帝使祝融杀之于羽渊。今荆州南门外,有状若屋宇,陷入地中,而犹见其脊者。傍有石,记云,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颇以致雷雨,岁大旱,屡发有应。予感之,乃为作诗。其辞曰: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注释

鲧:gǔn,1、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2、古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

[ yān ] 1、埋没。2.淤塞,堵塞   [ yīn ] 同“洇”。

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

藩:fān屏障,保卫。

赏析

息壤是鲧治水在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遗迹,位于南门外西侧城墙脚边,系一长约40米,宽约10米的土丘,其上有石柱四根,以示标志。“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的土壤。

进入荆州市前,首先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雄伟壮丽的荆州古城。相传城墙最初为三国名将关羽所筑,后经历代增修,现存的是清初顺治年间在旧基上按明代规模和风格重建的。、

整个城池东西长,南北窄,呈多边形,全长八公里,高八点八三米,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地下还有深两米、宽一米的下水道,天旱可以引水进城,天涝能很快将城内渍水排出。荆州城共有六座城门,每座城门外又建有半圆形的小城,对防守十分有利。

南门外城墙脚下有一处名叫“息壤”的古迹,相传是大禹埋治水工具的地方。苏东坡曾写过一首《息壤诗》,序中说:“息壤旁有事,不可犯。畚插所及,辄复如故。又颇致雷雨,岁旱屡发有应。”

苏轼息壤诗表现其恭诚敬祷、以民为本。孝思永慕、民族凝聚。尊崇教育、立礼修身。念咎责己、心怀感恩。内容丰富,涉及的意识也多种多样。

苏轼对人民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儒家“仁爱”及“民为邦本”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诗中故事

鲧布息壤:

《山海经》中就有“禹以息壤堙洪水”的记载。《山海经·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鱼渊。女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晋·郭璞《山海经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大洪水泛上天际,鲧偷窃了帝尧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帝尧的同意。帝尧便让祝融在鱼渊处死鲧。鲧的遗腹子大禹成人后,帝尧让禹治水并确定古代中国九州地界。

鲧,封地在崇,又称崇伯,伯是爵位。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的儿子很有名,就是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那个大禹,也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的爷爷。

远古时期洪水泛滥,鲧受命去治水,传说他用堵而不用疏,结果治水失败被治罪最后被杀。

鲧治水的时候,偷了帝的息壤去堵塞洪水,结果帝怒了,派祝融在羽郊这个地方杀了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