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漫谈(九):探秘象形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出现时间,略晚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它是否受到后者的影响尚无定论。目前存留于世的象形文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至2700年左右,第2王朝国王赛特帕里布森陵墓中的印章刻痕。从古王国时期开始的2000多年时间里,象形文字都是埃及的通用文字。
赛特帕里布森陵墓中的印章刻痕公元前4世纪以后,随着埃及接连被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象形文字逐渐没落,外来的统治者为了保持自身的文化,用希腊文和拉丁文作官方文字,越来越多的埃及人出于现实原因,也不得不学习这些外来的文字。由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比起纯表音的希腊文、拉丁文要复杂许多,欧洲人难以理解和掌握,他们大多将其视为巫术符号敬而远之。到公元4世纪的时候,会读写象形文字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仅剩下一些神庙祭司还在小范围传承这种古老的遗产。
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诏令,关闭帝国境内非基督教的神庙,古埃及象形文字最后的生存空间也消失了。埃及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文化传统,进行了最后的徒劳尝试,到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阿拉伯文成为埃及的通用文字,再也没有人认识那些古老的符号是什么含义。随后1000多年里,有少数学者试图解读象形文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转机出现在1799年,这一年,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在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罗塞塔,法国人发现了一块公元前2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石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着对国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颂词。颂词用三种文字同时刻录——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其中圣书体和世俗体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两种写法,已经失传,但古希腊文依然有人掌握,这就为解读失传千年的象形文字打开了大门。
罗塞塔石碑欧洲学者花费多年时间研究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人商博良终于解读成功。原来,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几百上千个象形文字既不是纯表意,也不是纯表音。商博良之前的学者没有想到这一点,试图把这些符号当成纯粹的表意符号来解读,自然徒劳无功。
古埃及象形文字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每个象形文字首先是一个表意符号,也就是符号本身有一个基本含义和基本读音,这种用法比较类似汉字(比如「日」、「月」等独体字);
表意符号2.大部分符号除了表意,还可以用于代表一个特定读音,有的代表单音节(类似 「A」、「B」等单音节字母),有的则代表双音节或者三音节(类似「W」这样多音节的字母,或者表示特定发音的字母组合),表音符号不再具有原本的含义;
人名「托勒密」的象形文字拼写3.为了更精确地表达意义,许多词语会采用表音符号开头+表意符号结尾的方式,这类似于中文的形声字(比如「晨」,「日」表意,「辰」表音),放在结尾的表意符号称为「限定符号」。
表示「布料」的词语,前面的符号代表发音「nfr」(古埃及人将元音字母省略,现在无法还原),最后一个符号代表含义「布」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写法相当自由,只要美观得体,可以从左往右写,也可以从右往左写,还可以竖行写,断句主要就是看词语结尾的「限定符号」。
除了通用的规则,古埃及象形文字还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神和国王的名字上要画圈。这个规定对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至关重要,因为他首先就是找到国王托勒密的名字,破译出了其对应的希腊字母。
大段完整的象形文字有一种图画的美感,但是书写起来很麻烦,所以除了最正式的「圣书体」,还有草写的「僧侣体」和平民使用的「世俗体」。
圣书体 僧侣体 世俗体古埃及象形文字式微之后,埃及人采用希腊字母来拼写古埃及语,形成了一种「科普特文」(「科普特」是阿拉伯人对埃及人的称呼),至今埃及的基督教会里面依然在使用这种文字,它对于研究古埃及语的发音有重要价值。
科普特字母表随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许多古代的文字资料得以被破解。从19世纪开始,古埃及研究蓬勃发展,许多曾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信息得以重见天日。辉煌的古埃及文明,渐渐重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