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站在职场说友情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61人  Ada春日花开413
图片来自网路

有人认为,职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划线的竞技场,每个人在此上演一出出华丽的表演,人人都戴着面具,在这个钢筋水泥中,更多的是“物竞天择,胜者生存。”这个钢筋水泥中所有生物的链接点就是利益,职场上:没有永恒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多见了杜拉拉升职记中类似的场景:跨部门项目,配合部门假配合,统筹部门难协调,销售部门和市场部扯皮;争资源,预算分配,办公室桌上巧立名目,邮件里一个又一个上纲上线;危机发生时,能撇清就撇清,能拉入其他部门介入就介入,一起“责任共挡”;更有甚至,明白原因是A,邮件里撕逼是B,内斗哄哄,太极打来打去;职场芥蒂化身审批意见、配合程度、人身攻击。

从时间的角度,在职场同事相处的时间还多于亲人,早九晚五,如果同事相处都是如上所示,人们的人生何言快乐。真的每个人都要戴着厚厚的面具,面具的后面藏着看不清模糊的脸。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在职场的钢筋水泥中也会开出友谊之花,更难能可贵的是,钢筋水泥中开出的友情之花,显得弥足珍贵,铭记于心。

图片来自网络

                                                                                 -1-

听到我说这句话,琳眯着眼笑着说:你就是我在职场钢筋水泥中的朋友。

琳是我当时的同事,研究生刚刚毕业,英语八级。她是个瘦高个女孩,脸庞坚毅,高鼻梁,走路大踏步,说话声音也不温柔。按道理说,外面直率的女生应该做事雷厉风行,但琳的风格和她的外表相去甚远。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父亲是大学教授,大学她就读在父亲从教的同一所学校,升造的研究生也是离家甚近,没有和一般孩子早早在大学时代就离开家人,开始住宿学习生活。琳的大学时代,就是两点一线的教室和家里,她是当时甚至现在都极少的大学走读生。大学时代如此,更别说其他的阅历了,琳就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书写她这一生的蓝图。

领导甲并不是很喜欢这样一张白纸。甲招聘琳是由于她的英语专业背景,在后来日常工作中,领导甲日常在我面前抱怨琳不谙世事,做事又要返工,走进领导室都不懂敲门......言下之意:朽木不可雕也。

在我看来,琳是有着她可爱的地方:人还未到,脚步声已到;在楼下的超市总记得给部门同事带点小食;总是说起她的表姐的故事,说话的时候歪着脑袋,装做深沉,语音又透着孩子般的纯真。那时的琳还没有男友,可以无拘无束的打发周末时光,时而电话我:没有事情做,好无聊,你们有家庭的人真幸福。

一个平常日的工作午餐时,琳告诉我:她要走了,甲对她不满意。琳那双东方特色的单凤眼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脸色灰白,没有平日的白里透红。我不知道怎么劝她:只能说,以后有缘,还是会相逢的。“未来我的婚礼,我邀请你,你一定要来参加哦!”突然,她的眼睛又亮了,突然对我冒了这么一句。“嗯,一定会。”我答到

从那以后,我和琳偶尔会联系一次,见面也不多,但是每次见面都还是很开心。琳进了新的公司,有了男朋友,慢慢的,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

一天,Msn上收到琳的信息:我要结婚了,邀请你,你要来哦。我笑了,结婚邀请照片中的琳,簇拥在蓝天草地,一席白裙,笑颜是那么动人美丽。我应邀参加了琳的婚礼,琳的先生如刻着她父亲的模子,也是大学老师,儒雅,站在婚宴上,一对碧人。

后面的我们时常会有联系,因为从事同样的职能,婚后琳和我又恰恰住在同一区域,一起聊聊生活,聊聊工作,一起小憩喝喝咖啡,琳说:“从大学毕业,在工作中能有这样的朋友一起聊天,真好。”说这话时,仿佛在我面前又出现了第一天看到的琳,眼神中懵懂着对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2-

2009年,我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也遇到了Y。Y是对他的简称,名义上他是我的虚线汇报领导,事实上,他又是我的朋友。

Y是从体制大墙内倒腾出来的干部,经历丰富:前某国家领导人的翻译、中国驻某国领事馆的外交官、那时的身份是某外企总部中层干部。“我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下海游泳者。”Y常常这样自嘲。Y的婚姻并不如意,因为下海的缘故,两地分居造成了感情的隔阂,Y一直的单身,他的个人状况在公司一直就是不解之谜。

Y分管我们某些职能,其他的职能Y就爱莫能助。有时,因为紧张的工作压力,唯一可以的发泄就是向Y领导抱怨抱怨,接着我在另一个城市发过来哀怨的文字,他悠悠地回复:“难吧!恭喜你,进入公司核心管理业务。” 一看,我噗嗤笑了出来,工作压力顿时也没有那么大了。

大公司难免会有安排过来的人,而对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公司编制来说。领导不会因为安排的人缘故,减低对部门工作量质量和效率的标准。只能工作分配其他同事,自己加班带培训。当我联系Y时,Y笑着说:新人不好训么,我教教你,一二三,四五六。

Y就是这样一位,不像领导的领导。时光一晃,一天,Y告诉我,他要离开这里了,在Y的邀请下,我和部门另一位同事去了他的老家—中国东部的鱼米之乡。在一个农家小院里,Y和他的姐姐、侄子热情地招待桌我和同事。宴席中间,Y的姐姐透露了请我们帮Y觅女友的意思,说了Y独自一人曾遭遇了一次事故,没有亲人能够照顾远在他乡的他。Y的姐姐叙说时,Y的眼眶湿润了。饭后Y带着我们在农家小院附近散步,安静的农家小院面朝着同样安静的一条小河,青逸的河水静静地流淌,小河旁的芦苇沉甸甸的弯下了腰,在夕阳的渲染下,投下一慕慕巨大的影子,随风摇摆。“等我退休,我要回到这里,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颐养天年。”Y看着小河,慢慢地说。

工作缘故,常有公差去Y新的公司所在城市。每次去时,都会提前联系Y,见见面叙叙旧,如见一个多年的好友。

从那家公司离开,我第一时间告诉了Y,Y只回复了一句:“无论在哪里,我都是你的朋友Y”。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