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互联网公司比通信行业差的不光是利润
前几年由于360的免费的商业模式席卷的全国人民的眼球,随后在华为内部出现了一股商业模式热。很有幸自己曾经在这个领域趟过一脚,研究了80多个G的材料,写了几个G的汇报材料。总结下来那些总结的关于商业模式的结论是:商业模式不等于成功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很难在通信领域复制。在通信行业窥视互联网高额利润时,自己也并没有能力在这块利润上切去一大块。
为什么通信行业不能拿走互联网行业的利润呢?
首先,在业务领域的层级不一样。通信不做内容,自然也很难分到内容的羹。就好比你看的是电影,影院的票价定的不一样,不同的影厅票价可以不一样,但是没有人会为电影院的硬件再单独付费,付费的永远是电影。
企业文化最终决定其价值分配形式。通信行业重在执行文化,不主张个性。互联网行业关注价值群体,更注重个性价值挖掘。可以从互联网应用入手来看。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提供的内容及服务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作为工具解决当前用户的问题。一个是作为娱乐满足个人对不同精神领域的需求。而这些其本质上都是对特殊需求或特定人群给出的方案。百度,解决人们问为什么的问题。淘宝是解决人们随时随地购物的问题,大众点评是解决人们吃什么的问题,滴滴打车是解决人们用车的问题。这些无非都是在解决人们吃穿住行用遇到的问题。剩下一波做视频和教育等是解决人们精神领域的问题,至于说你是爱看芒果TV,还是爱奇艺,还是优酷,每个人的选择自然不同。也可能你看的是哔哩哔哩动画,也有可能是你是豆瓣的文艺青年。在这个主张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每个人基本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和自己喜欢的互联网内容。对比20年前,人们只能被动接受不能选择的央视新闻和电视剧,现在的选择真的是太多了。
不得不承认,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员工生活。最近跟几位不同公司的朋友聊,真的发现公司的价值观对个人影响非常大。对比来看华为员工典型的特点是上班挣钱买房,挣钱。近些年不知道是不是任老板提倡要给老婆买包,要喝红酒,喝咖啡。所以在华为基地的园子里有了咖啡馆,有卖自家红酒的店。偶尔会见到女员工里面有背coach包,男士带天梭或浪琴表。但是女士多数基本不知道LV,也不知道gucci,更不知道范思哲,香奈儿,男的多数也不知道江斯丹顿。跟做品牌咨询的朋友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朋友会爆笑,估计他可能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有没有被品牌耕过的处女地。除此之外对比在互联网的朋友来看,一年最少两次的海外游,家庭活动周周不停。朋友做咨询的更是,由于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新的东西,不光历练的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在文字的驾驭上如虎添翼,更是通晓世间百态。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对自己一方面是学习提升的触动,一方面则是其对自己生活的深深影响。
想来过来这些年,从最开始出入初场,还没有认知还没有到一个职业对人的影响有这么大。而作为步入大龄青年的妈妈桑的我,在新行业需要从头再来。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有勇气。但是在自己看来是不可见的利润空间。人活一世,本质上就是要为了自己活得好,如果用清楚兑换收入,那么也要给自己换个好价钱。还是那句话,作为人的个体我们真正的资产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健康,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在跟这两件东西做置换,之于说用时间和自己的健康如何去实现收入的最大化,那么需要借助自己的认知,和探索。而结果因为个体也将会有大不同。所以对于择业的判断,是要充分的了解一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是什么情况,再考虑这个行业对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不要被那些过了时的人力资源理论所左右,因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被总结出来的方式只是过去,人们最重要的是要过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