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说起
《活着》---余华余华在序言中就说破了这本小说的本质,他说他要写人堆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要传递的一个价值观: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压抑
看完本书只有一个感觉---很压抑,如果想看的话建议先看小说再看电影,否则那种压抑的感觉会让你觉得难受。
全文通篇只是平铺直叙,没有煽情,没有修饰,没有过多对不幸的描述。而通过富贵的口吻描述也只是很平淡,也许是富贵已经看透了生死,也许是富贵现在除了那头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富贵以一个纨绔子弟,被人恨得牙痒痒的角色登场。他好赌,输光了家产,气死了老爹;他无情,动手打怀孕的妻子,让她在夜晚一个人独自回家。也许后来发生的事情对富贵来说也是一种“还债”吧。
龙二赢了富贵家的财产,到最后反而是救了富贵;误打误撞被卷进了战争,却幸运的活了下来。这看似是不幸中的万幸,却偏偏是为了后面富贵亲手送别、埋葬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埋下伏笔。
没有“坏人”,却有不幸
其实整本书看下来发现并没有所谓了“坏人”。
龙二也许是其中稍微带了一点负面形象的人物,但是从结果来看他是误打误撞的救了富贵。用龙二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替富贵去死的;而且当富贵要求租地时,龙二也是给了他五亩好地,对富贵也还算客气。至于处心积虑谋富贵的家产,其实按照富贵以前的作风,家产也是迟早会被他败光的。龙二只是加速了他的破产。
再分析其他几个主要的角色:
富贵他爸---虽然经常骂富贵,但是那时候的富贵也该骂,等富贵输光家产时老爷子突然也就看透了,觉得是自己做了坏榜样让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后来也是变卖家产为富贵还债,那一句“赌债也是债,没有债不还的道理”实在是不能把他列入坏人的行列。
富贵他妈---是个慈母,老生活过惯了,到老了遭此厄运,也没有怨恨富贵。反而怕富贵想不开,激励富贵。
家珍、凤霞、有庆---有这样的媳妇和子女我想很多人睡觉都会笑醒吧。
春生---有庆的死不怪春生,是医院的人自作主张为了讨好县长,但是在春生眼里是自己还是了有庆,所以那是他一辈子的心结,到了临死也想求得家珍的原谅。
队长---和普通的干部一样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架子,但是队长对富贵可不错。就连凤霞的亲事也是队长介绍的。
二喜和苦根---二喜孝敬富贵那是从第一次见面就知道的,而且为了凤霞不被蚊子叮咬,自己主动喂蚊子,简直就是丈人眼中的好女婿,女人心中的好丈夫形象。苦根虽然在前面并不懂事,但是随着长大也就慢慢懂事了,他也成为了富贵最后一个陪伴的亲人。
就连不起眼、出场不多的长根也为了不拖累富贵而选择自己独自生活,一辈子为了富贵家做事,晚年如此凄凉。
反观富贵倒是这些人中让人觉得是“反面人物”,但是看完你只会为他感到难过。
富贵的不幸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太多太多人物不幸其实是哪个社会的不幸。每个人物都在尽力的活下去,都勇敢、乐观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有一个的打击:
当富贵决定从头开始好好生活后,却被抓了壮丁
当生活开始好起来时,家珍却得了软骨病
当有庆在学校中因跑步而受到老师的赏识后,却被抽干了血而死
当凤霞好不容易嫁了一个可靠的男人后,却死于难产
当二喜看到活下去的希望,苦根也慢慢长大时,二喜却死于意外
当富贵决定和苦根相依为命延续香火后,却因为吃了豆子撑死
。。。
太多太多的不幸,究其缘由只能说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缩影---勤劳与苦难并存。
写在结尾
富贵的一生并不“富贵”,反而是一篇苦难史。但是最后富贵还是活了下来,跟他的老牛一起活了下来。耕田时喊着有庆、二喜、家珍、凤霞、苦根的名字时着实让人心疼。他就是那头老牛,那头老牛也就是他,还在辛苦的耕地,还在辛勤的劳动。
而且富贵并没有被打倒,反而看淡了生死。不禁会问自己人到底能承受多大的苦难?而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人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比现在的我们要大一万倍,但是他还是活下来了,人除了生死没什么大不了的,活着就是希望。
最后一问---如果你是富贵,经历了失去财富,亲情,爱情、友情。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你是否还能够向富贵一样坚强的活下去???
第一次写,希望给点意见,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