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用力学习

有关教育的一些思考(1)——《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83人  听风看树望天空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简介:

我先从本书里提取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来作为我们思考教育的背景知识,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事实性知识之后,不管是对我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还是对孩童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我们阅读一本书籍,会将其中的内容与我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以方便记忆,或者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分为一个类别,这样整本书被大致记忆的概率会高很多。这些方法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扩展工作记忆的空间,使大脑能够思考更多的内容。

本书比较颠覆性的内容是:我们的思考除去环境给到的信息,仅依靠大脑的记忆,而记忆在于我们思考了什、思考了多久,而不是我们想要记住什么。

(我的文字即环境给你的信息,如果你对我写的这些术语有所了解,或者你看过这本书,能想起某些术语的意思,或者能想起某个知识点背后的例子,你就能理解更深刻。)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背景知识决定思考的深度,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使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在此之前我们要关注到兴趣这个问题。

人类喜欢解决中等难度偏上的问题,因为解决后,大脑会分泌一点多巴胺使我们感到开心。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花了很长时间解出一道大多数人解不出数学题时,我很开心。所以,我也很喜欢数学。想想看,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

学习的趣味性一般通过故事性或者情景带入,不过要注意尺寸,不要让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趣味上了,那么他们可能就只记得有趣的了。

其次,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会联想到什么,把他们引导到你想要教的内容上去。

解决了兴趣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学生还是厌烦学习。

这时候要考虑下是不是问题太难了,已经达到他们无法理解的地步了,要搞清楚学生是哪里不理解,去补充背景知识,多练习,分散时间、环境去练习。

有时候一个知识点学生理解了,但是换汤不换药之后,学生又不会了。这还是需要多/持久的练习,让孩子了解知识的内部结构,然后进行“知识迁移”。

以上信息基本全部来于书籍,我只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述说了一遍,因为我对教育的了解也不多,所以我的描述还是比较浅显。但是,知道表面知识也比不知道的好,后续需要不断深入。这本书解答了我对于学习的困惑——为什么读完一本书时,能记住的内容细节很少?

推荐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