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31人  唐红旗_

        民进衡阳市第十五中学支部

一、背景与缘起

2018年10月衡阳地区接二连三的地发生了16起中小学生离家(校)出走、校暴、自虐、自杀等“极端伤亡事件”,被人们戏谑地成为“黑色的十月”。在这些事件中,尤其引人热议的是城区两起初三学生自杀事件。10月15日城区某民办学校三名初三学生(1女2男)因学习压力等多重因素,相约集体服药自杀,最终导致一名女生死亡。事隔不到两周,10月27日,城区另一所民办学校初三学生又从自家小区楼顶(18楼)跳楼身亡。

据来自不同的官媒、自媒体报道,全国中小学生“极端事件”几乎天天在上演。2018年8月,重庆市某技工学校十七岁学生范某,因不堪遭受同学长达两个小时的侮辱殴打,从寝室的4楼跳下,摔成十级伤残。2018年9月云南文山一小学生,不想写作业,且态度不好,还撒谎,被家长一气之下动了粗,最终留下恐怖遗书离家出走。2018年12月2日,益阳沅江市某小学六年级12岁小学生,因不满母亲严格管教,与母亲对打,并持刀将母亲连砍二十多刀至死。

中小学生“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0月至11月两个月内,衡阳市教育局多次召集校长、书记及相关人员召开校园安全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要求全市中小学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

2018年11月12日衡阳市副市长龚学余在全市中小学安全教育专题工作会议上强调“每个学校必须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他指出:“心理健康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务。”

其实,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又印发了该巜纲要》的实施意见。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三申五令,为什么校园极端事件依然频频发生呢?

为此,课题组从10月中旬开始,对衡阳地区三十多所中小学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问卷,从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的角度进行调研,并提出几点办法和措施,希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敦促学校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规范办学行为,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二、问题与困境

1、重应试科目教学,轻心理健康辅导

社会转型,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不少学校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民办学校十分突出。大部分民办学校以及部分公办学校对应试学科“夯实吃透”。学生的作业有“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考试有“单元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而且对学生的作业、考试优劣还要排名“公示”。以雁峰区某民办小学为例,低年级学生课外作业基本上在两小时以上,高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有的甚至写到深夜,不少学生叫苦不迭。城区某民办中学初三学生集体服药自杀就是考试名次下降引发的。云南文山某小学生,因写不完作业,而还撒谎欺骗,被家严加管教后,留下恐怖遗书离家出走。这种违背教育规律、揠苗助长的做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使不少学生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甚至造成“极端事件”。

不少学校把应试科目搞得“风生水起”,升学率屡创新高,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视作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违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阳奉阴违,平时上课是一张“真课表”,主管部门来检查时是一张“假课表”;还有一些学校即使每周地开设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课教师兼任,而且其他科任教师可以随便“侵占”这节课。

总之,大部分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没有相对稳定的系统内容,还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

2、不健康的家庭氛围,制造了不少“问题孩子”

随着社会转型,商品经济的不断推进,人心浮躁,“赚钱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弥漫社会,有的孩子的父母”三观不齐”,从事黄、赌、毒等非正当职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人为了图名赚钱,父母可以不顾,夫妻可以离异,孩子可以不要,“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导致中小学“问题孩子”居高不下。据问卷调查,城区某公办初中某班级总共46个学生,父母离异的就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7%,隔代教养的16人,占总人数的34.78%,还有“空巢孩子”4人(寄居亲戚家),占总人数的8%。此种状况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3、学校重视不够,形式化倾向严重

整个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学校对此又重视不够,没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表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班主任、政治教师兼任。这些非心理学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更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方案。其次,形式化倾向严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贯彻落实。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纯粹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主管部门来检查时,学校的“台账”、“宣传栏”等“面子工程”做的相当漂亮,一旦检查工作结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束之高阁”。第三,不少学校连教材都懒得订购,老师上课缺乏依据和系统性,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4、重诊断轻预防,重个体轻全体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不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于是学校就肩负起了诊断有心理异常学生并对其进行治疗的艰巨任务,从而忽视了对更多的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学会自我调节、调整认知、防患于未然的更加重要的使命。

5、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质量难以保障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和大部分农村学校,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成了该课程的“主力军”。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各科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每年分配给学校的学习培训名额有限,大部分教师都无法获得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教学经验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必须取得相关的教学资格证书,而且必须具备3到5年及以上的教学经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取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及参加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而我们有些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尽管有些人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也具备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没有临床经验,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问题辅导时,很难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的体现。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生频繁发生的由心理健康引发的“极端伤亡事件”就充分暴露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弊端。

6、整个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由心理健康的教师来实施,而当前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堪忧。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都存在心理问题。近年来,教师自杀、抑郁的事件屡见不鲜。2018年7月河南省洛阳第二高级中学的女教师张某芳因工作压力过大带着女儿自杀,当场身亡。2018年11月8日武汉某中学44岁的数学老师张某某由于对学校绩效考核、工作安排和职称制度不满从教学楼四楼跳楼身亡。北京市曾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易发火等不良情绪。近年来,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就是这种不良情绪的宣泄。

如果教师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必然在课内课外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更不能够担负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7、家长关注甚少,缺乏社会的合力

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有的家长也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家长对孩子溺爱,降低了孩子自身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少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孩子出现了不良心理征兆,无法及时预见、发现,更谈不上重视和疏导。即使有个别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也不知如何去解决,有时处理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如12月2日益阳沅江市六年级的小学生弑母案,就是因为母亲“过度管教”引起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仅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子常识,重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只有社会、学校、家长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8、教材编写随意,缺乏可操作性。

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呈现出无序状态,重视的学校订购了类似于读本的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的学校连"读本"也没有。有些教材套用一般教科书的写作路子和框架结构,没有体现出该学科的个性特点,没有达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中小学生的活动、体验与实践,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三、对策与措施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社会治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向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首先,为中小学增加心理学专业教师编制。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学专业教师(特别不要忽视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及边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不断为中小学培养和引入大量的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教师。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程教育,后期需要不断资金投入,对从业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与提升。第三,很多偏远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连最起码的心理咨询室都没有,政府应给予财力支持。第四,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10部委最近颁布的巜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尽快建立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必要建立专门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校园服务体系,将多元参与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为打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2、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与心理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地方成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如株洲市人民政府委托株洲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学临床专家开设了政府公益心理热线中心,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就是很好的借鉴。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学校制定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标准,并通过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和课程计划当中。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积极拓宽工作途径,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四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且加大其考核的权重指数,要像考核学校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来考核学校的心理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如发生“校园极端事件”一票否决学校的评优、评先权。

3、学校要创造优良工作条件

首先,学校可以针对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不足的问题,在校内通过墙报报宣传或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学校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如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既为从业教师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场所,又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还便于教师追踪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三,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建设专门的活动室,购并买一些活动所需道具、器材等。最后,学校要建立一套与应试课程类似的激励机制。例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参加专业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来调动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4、各界要重视课程建设与研究

一是教育部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的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是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不仅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还要选定或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

三是专家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应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内容。

四是教师授课要多体现活动性。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理论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注重学生自我调节的引导和方法指导。

五是教师要多组织团体辅导。例如: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等,让更多的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是教师评价学生要体现全面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实际上是围绕学生进行。从学生的内部看,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情、意、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交互影响的结果。“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的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有密切的联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他们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精神面貌。对人的心理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只能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测量。通过一个人外显行为的测量或观察来推断其心理品质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情况,从而了解其心理状况。

5、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缺乏认识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帮助学校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还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一方面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所有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疏导,把全体教师的心理行为问题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6、 社会、家长、学校要形成合力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交流“教子经验”,打破家长那种“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旧观念;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规范其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机构、少年活动中心、媒体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与期望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在这一时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而且也是关键的。针对目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对打造和谐社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做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把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课题组组长:唐红旗

课题组主要成员:黄智辉  刘燕青  郭湘蓉

联系电话:18973481858

通讯地址:衡阳市第十五中学

邮政骗吗:42100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