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平台如何看待自己的用户?
涉及利害关系,所以不方便谈具体的公司。
但可以相对泛化的站在平台的角度,给出个人的看法。
首先,这是门生意。
平台也好、社区也罢,最终还是要变现的:无论是2C收费 或 2B收费,无论通过广告、电商、游戏种种手段。在这个大前提,我们自然可以将生意经简化为:平台流量规模 X 流量的货币化价值 X 时间,即我们常说的,用户LTV。
从LTV来倒推,平台要做的无非就是三个事情:吸引用户(CAC)、留住用户(Retention),借助用户变现(Revenue)。如果,我们代入性的想一下菜市场、超市、购物中心这样的线下流量场所,就更容易有形象化的理解:
菜市场、超市、购物中心可能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人,但是因为场所【定位】的不同,给同一拨人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满足】,从而获利。低头看看你手机上的App:微博、头条、知乎、抖音,它们不都在给你提供服务么?
问题中提到的:平台A、平台B怎么看待用户。
就是不同平台因自己制造的场景、提供的核心价值点(而非功能)不同,导致了给用户呈现的价值感不同。
如果我吸引用户的,是Kill-Time的场景和能力,那么,先将这个长板发挥到极致,满足更多用户的娱乐化消费需求(就像秀场、嘉年华?)。我看待用户,就是来解压娱乐的观众,我卖力表演换他投入鼓掌、打赏 或者 买我推销的商品;
如果我吸引用户的,是某种特定的讨论氛围,那么,就需要严格控制准入机制,让用户的发言和分层更加合理,不要为了短期的规模繁荣,涌入了太多不同的、短期难以被同化的用户,使得讨论氛围被冲淡;我看待用户,就是为了氛围而买单的人群(茶馆、咖啡厅、网红书店),我努力提升环境价值,换取少数用户的高额消费溢价。
所以,平台怎么看用户不重要,用户怎么看平台(or 平台希望用户怎么看自己)才重要:来看此花时,颜色才明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