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个月流产是一种怎样的遭遇?
“当当”来的太不是时候。
今年,我们刚买了房子,老李去外地工作,大宝叛逆不听话。
这意味着,要承受还贷压力,我和老公分居异地,真正过起了”中国式守寡“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第二个宝宝来到了我们身边。
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有人说“是不是太早了?”,有人说:“你又添了新的负担。” ,甚至家人也劝我不要徒增“烦恼”。
我很慌乱,没料到会遇到这么大阻力。但困难并没阻挡我迎接二胎的决心。
我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也会为自己选择的后果负责。而且,丈夫的支持也给了我极大安慰。
第一个月,我状态很好,该工作工作,该抱大宝抱大宝。还为了办上海居住证积分到处跑。
第二个月,我明显觉得,整个人非常疲惫,我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停更了公众号,除了上课改作业外,其他时间都在休息。可这并没让我的状态好起来,我的身体十分虚弱,9月,套着毛衣,缩在被窝里,却冷的瑟瑟发抖。
第三个月,恶心加重,隔几分钟就想吐。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去吊了水,从此便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后来,流血一周,无奈,只得卧床保胎。你可能问,为什么不休个长假?因为,今年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允许我休长假。
2017年10月27日晚,上床休息后,觉得有什么掉了出来,去厕所一看,是个血淋林的胎儿。
我有几秒是定住的,等缓过神来,马上把睡着的婆婆和大宝叫醒,一家人往医院赶。当时已经半夜11点多,因为事发突然,大宝连袜子和鞋都没穿。
到达医院后,医生没有询问病情,而是厉声批评、和护士们吐槽:”才怀孕3个月,怎么会有胎盘?这些做初诊的人真应该回炉学习一下。“(挂急诊会有初诊)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分钟,等她吐槽完,我想她帮我确认下,掉下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胎儿。没想到,这位医生紧皱眉头,很嫌弃地说:“哎哟,我可不愿意看这个东西。赶紧拿走拿走!”
夜半,温度很冷,走廊里的风呼啸着,可比冷风更让我刺骨的,是医生的言语和眼神。
在给我检查完后,她出了检查室,便又继续高谈阔论,展开”3个月不可能有胎盘“的演讲,证明自己的”专业“和”威信“。
婆婆实在忍不住了,跟她吵了起来:”你们医院的医德就是这样的吗?..."
大宝光着脚丫,站在地上,呜呜地哭着。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心都碎了。
一个人那么落魄的时候,为何还要雪上加霜呢?这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难以理解吧。
”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有些痛苦,没经历过就难以感同身受。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一场灾难,可对于旁人来说,不过是故事罢了。
世人薄情,对自己的孩子宠爱,对别人的孩子却下得去手。对自己的身体爱惜,对别人的健康却视若罔闻。
“幼儿园虐童案”,“医患纠纷”,“食品安全隐患”,暴露的都是禁不住考验的“人性的弱点”。
回到家后,我请了流产假。一段时间内,极度抑郁,茶饭不思,闭着眼睛到凌晨2点无法入睡。
想到他/她,我就没法不流泪。三个月,已经有胎动了。眼泪总是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总觉得这不是真的,总认为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于是,我不得不关闭这个开关,不再不想,不再去听,不再去提。可有时候,不明原因的人还在问我,心又开始刺痛了。逃避总是不能解决问题。
今天,把这些说出来,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翻过了业已发生的那一页。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我也要勇敢地面对,接受,然后逐渐放下。毕竟还有大宝要照顾,剩下的路还很长。
孩子可以摧毁我,也可以重塑我。就好像有了盔甲,也有了软肋。
休息1周后,我重新振作,回归了职场,工作会填满我内心的黑洞,每个人都要学着自己长大。
我也开始逐渐明白,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他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中成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相互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