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太傻天书·札记6
太傻天书·札记6:从无穷到无极
儒家最高宗旨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大愿,借假修真,至于至善。就是要先立下“我是无限“的信念,再以三维的虚幻,反思每一个当下的纠结与产生的原因,借这些纠结的发生来探寻天人之际的物我融合,趋向无限合一,并最终成为无穷的真善。
从“无穷”到“无极”,这应该是《太傻天书》在传承中寻求突破的一个认知至高点。“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从数学学习过程中人们就已经知道,数学的运算过程本质上就是收敛与发散的过程。古人称收敛与发散这对矛盾为“阴阳”。
收敛与发散,是宇宙间最深刻而本质的矛盾,其他一切的矛盾都是在收敛与发散的基础上通过组合与迭代形成的,比如善恶、有无、动静等等。收敛可以自然而然彰显出发散就是“无极”,所以就有了老子给出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的定义。
而《道德经》本身就是以“无极”为核心思想建立辩证法的书,不知“无极”,那么对“有无”“无为”“道德”的解释就都是无根之谈。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这与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的抽象理解不谋而合。古圣先贤把这种抽象理解的混沌状态称之为“无极”。
发散和收敛是“阳”与“阴”的本质,也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矛盾,有与无、善与恶、动与静、外与内、正与反、前与后、荣与辱、明与暗、直与曲、实与虚、突破与积累、张扬与谦虚、散发与收藏等矛盾都是在发散与收敛的基础上建立的。
科学也是如此,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数学的运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在“阴阳”的基础上可以给出“无极”的定义:阳代表的发散和阴代表的收敛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矛盾,阴的收敛自然而然的便会彰显出阳的发散,从而使二者即对立又统一,处于一种由至阴而彰显至阳的“无极”状态。
“无极”的状态是收敛而来的,收敛会导致消失,所以代表“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一个系统内,守恒是一个重要的性质。那么,当代表阴的黑色不再保持其收敛的本性而开始发散从而彰显时,此消彼长,代表阳的白色也要相应的收敛来保持守恒,从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双方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转换,形成了“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