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看场电影

杨幂与《宝贝儿》:一场稳赚不赔的自我救赎?

2018-10-30  本文已影响85人  samywei

上周五,电影《宝贝儿》上映了。作为一部以先天缺陷婴儿为题材的电影,原本受到关注的应该是它现实主义的题材,但对于很大一部分观众来说,他们的关注点则集中在杨幂能不能通过《宝贝儿》完成转型。

《宝贝儿》以新闻热点事件为故事内容,由擅长现实主义作品的导演刘杰操刀,华语影坛文艺片的文艺教父侯孝贤监制,郭京飞这样有多年话剧经验的男演员搭戏,台前幕后的黄金配置,为杨幂从影16年以来的首部文艺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对于杨幂来说,有这样团队的托底,只要微微一用力,或许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遗憾的是,赢面如此之大,杨幂却没能扛起这部原本可能给自己事业带来新的春天的大好局面。

 故事中的杨幂,饰演的是一位先天缺陷被父母抛弃的孤儿江萌。虽然电影的情节波澜不惊,但是围绕着她要拯救和自己有同样命运的孤儿牵扯出来的一长串情与理,情与法,救还是不救的较量,还是赋予了杨幂极大的表演空间。

从完成情况来看,面对有着和自己同样命运的婴儿的纠结与痛苦,杨幂重复了以往作品中程式化,浮于表面的表演,从一而终的微表情,没有让人看到她在故事推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其次,因为故事中的场景是发生在南京,出身北京的杨幂需要用南京话来完成日常对白。这种现学的口音,不光阻断了杨幂在情绪方面的连续性,也让她的台词听上去虚弱无力。

 影片唯一的亮点是,现实生活中杨幂身上劲劲的感觉,无缝连接起了故事中江萌身上的那些倔强,很好地撑起了故事的推进。

对于观众来说,感觉不到她在电影中的痛苦,自然也就无法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共鸣。电影的失利,便也在情理之中。

《宝贝儿》的失利,杨幂及团队早有准备,要不然杨幂也不会说,开拍之前,她就和导演开玩笑,让导演做好准备,这部电影可能会创下导演有史以来最差的作品纪录。

 虽然对结果有所预料,但是却依然义无反顾地接下来,杨幂及团队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作为过去几年时间,影视圈里最有流量的女演员之一,杨幂的作品总呈现出了一种市场表现与口碑的严重失衡。相比用客观冷静的视角打量她在作品中的表现,观众更习惯用已有的“杨幂=烂片”的成见评价她。

这样的认知,在过去“唯票房论”的导向的市场里,即使演技拿不出手也不会影响她在大小银幕上蹦跶。 但是如今,当鲜肉鲜花们用自己的浮躁刷光观众的好感度之时,演技立不住脚的杨幂们,日子也不好过。与此同时,一大波后起之秀们开始冒尖,鲜嫩面孔带来的青春感,远比30+的杨幂们“扮嫩”来得更为赏心悦目。

内忧外患下,杨幂及同龄演员想要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唯一的方式便是抽身自己的舒适区,拿出过硬的作品来。

 在这点上,杨幂及团队保持了超于同龄女演员的自知,率先拉开了转型的大幕。只是,这原本有风险的选择,到了杨幂这,则变成了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杨幂转型,话题热度自然是有了。就是转得不好,最多也只会给观众带来还驾驭不了复杂角色,能力不够的印象,相比能力不够,敢于走出舒适区,维护自己演员的初心的行动更能获得大众的好感。 而先前凭借着各类影视作品积累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以及粉丝们急切盼望着杨幂转型的心意,杨幂的转型,变成了一场顺应民意的自我救赎,从哪方面来看,都是稳赚不赔的尝试。

 从拍摄《宝贝儿》的拍摄过程来看,杨幂不光补拍了很多次,也去到了菜市场、车站等地体验生活。能这样能慢下来,沉入式地走进一部戏里去找感觉,也算是她赋予这部转型之作最大的诚意了。

虽然诚意最后没能完全为转型助力,但是从方向上来看,选择《宝贝儿》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戏,是绝对正确的。

《宝贝儿》中的杨幂,脸色蜡黄,形容枯槁,凌乱地扎着一条简单的马尾,观感上的粗糙和以往的漂亮见长的杨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用扮丑的角色来颠覆固有形象,进而获得演技上的关注,杨幂的这一招,先前很多的女演员也尝试过,并且效果不错。

 《宝贝儿》的现实主义题材,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先前另外一部作品《亲爱的》。除了题材相同外,《亲爱的》中的赵薇也是以扮丑的形式完成了演技的飞跃。

 《亲爱的》中的赵薇,剪短了头发,换上了粗糙的衣服,再加上张口即来的安徽口音,李红琴安徽村妇的属性没有任何违和地被表达出来。

因为在《亲爱的》中呈现出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赵薇毫无意外地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在表演奖项上首次实现了三金0的突破。

 同样靠扮丑获得认可的还有杨幂的另外一位前辈范冰冰。在《我不是潘金莲》中,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为了证明“我不是潘金莲”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上访之路。

电影中的范冰冰,裹着土味十足的头巾与帽子,衣着陈旧地与各路人马讲道理,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每一样都让人忘记了“演啥都像是范冰冰”。 也正是凭借着这样豁出去的表演,范冰冰拿下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成功甩掉了以往的美艳而没有演技的“花瓶”形象。

有两位“黑红派”前辈在前面带路,以及影视圈向来就有“扮丑拿奖”的先例,杨幂的转型几乎完全复制了这样的套路。 只是,相比扮丑,选择接拍小众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片,才是杨幂此次转型的关键行动之一。

 这两年,中国大银幕上最显著的一个变化便是,早些年不受商业院线待见的文艺片正在快速地走进商业院线,在奖项或者口碑的带动下,有些文艺片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去年,《冈仁波齐》和《二十二》等小众文艺片的大卖,不光丰富了院线放映的类型,也为文艺片在商业院线与观众见面提供了信心。

同时,国内外各大奖项对文艺片的肯定也正在发酵成为电影与观众见面的关键因素,《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小偷家族》《江湖儿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观众见面的。

 所以,从大环境来看,杨幂无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在市场逐渐接受文艺片的时候,文艺片导演需要小花的名气提高关注度,小花需要文艺片导演的作品完成转型。

 除了大环境的变化,从前辈们的经验来看,小花要修炼成大花,文艺片的磨砺必不可少。

 拿大花旦周迅来说,虽然天赋异禀,但是真正奠定其江湖位置的还是当年那部让人赞不绝口的文艺片《李米的猜想》。

《李米的猜想》中的周迅,饰演的是一个对男朋友执着的出租车司机。在短短的100分钟里,周迅前后向观众传递出了期待、等待、不相信以及危机状态下的各种表演。也正是她在电影中精彩绝伦的表现,周迅成为了华语电影圈内屈指可数的大满贯影后。

细数文艺片对大花们的影响还不仅如此。当年深陷多重门争议中的章子怡,事业一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身陷泥淖中的她,正是靠接演顾长卫导演的文艺片《最爱》完成事业翻盘的。

 电影中的章子怡,褪去了以往常见的倔强与孤高,以这样一部题材有爱,朴素干净的电影完成了自己形象的重塑,也才迎来了《一代宗师》中拿下12座奖杯的事业巅峰。

虽说,如今这波大花们都深入简出,但在星路和戏路上,她们为后辈们提供了太多可以借鉴和复制的经验。甚至是如何熬过转型漫长的蛰伏期,范冰冰和赵薇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示范。要知道两位当年都是经历了多部文艺片的磨砺,才走上了华语影坛的C位的。

 对于杨幂来说,或许眼前《宝贝儿》的失利并不打紧,通过这场不错的尝试,她不光明白了自己的演技的弱点,甚至也传递出她在做演员方面的尝试与创新的信号。人家都在努力尝试了,你们就不能有点耐心么?

 将问题抛回到观众这,正是杨幂和团队的精明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