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月》(扬州赏月指南)
我说,我有一双同古人的眼睛。初到扬州的那晚,那一仰头的看见,一下子便抓住了它惊艳的美。
那是一种视觉直观,无需借助想象或是古诗人文附加的赞描。那时,我也尚未详知文学里那些个有关明月的诗句,原来称颂的就是这扬州的月亮。当然,扬州还有个“月亮城”的美称,也是我不知道的。
在扬州的接下来几天里,个园、古运河夜游、瘦西湖、大明寺、扬州博物馆、何园······去各处都让人再也离不开一个“月”字。
个园里四时假山胜景是其独特的风光,其镇园之宝,即是“夏”景中的太湖石,一块集“瘦透漏皱”之美的太湖鱼骨石,其形态,中间透空有三个大洞,有解释说,分别为天时、地利、人和,确可做此美好祈愿,但难免让人觉得又有些“掉书袋”的牵强附会。倒不若从其本身形状来看,刚刚好一个“月”字,来得巧妙合景。
虽未能在细雨迷蒙的烟花三月来此,但在晴空的闰六月中旬来,倒也别有一番景致,此时的月亮有它难得见的清亮与圆魄。夜晚的古运河褪去了一天的闲热,柳风吹来,和着岸两旁的霓虹灯,开始了它夜的繁华,幸好这繁华只是岸上的,在水中的行船,倒没那么喧嚣,除了一个带“口头禅”的讲解员和这夜晚不太和谐外,其他都是刚刚好的闹和静,尤其是夜空中那美的不像话的月亮。船在向前行,过了岸上的亭子,房屋、石桥、柳树······月亮也从它们顶上一一滑行过。船在一直往南走,月亮也跟着往南走。明亮的它,像灵气少年的眼睛,让人挪不开视线。那“明眸”就这么看着古运河、看着水光、看着我,偶尔躲在云彩里眨个眼歇一歇,又像是在捉迷藏,因为你不知道前面的哪一朵云彩后,它又会突然惊喜地出现。
这夜空中的明月,仿佛一根丝线,让思绪的风筝飞到了唐宋元明,曾经这样的月下,有李白、张若虚、徐凝、杜牧、姜夔、郑燮······他们望着它,念人思乡、赞叹感慨、探究人生或是抒怀伤时,这明月都一一承载着。这夜空中寂寞的明月,却也不寂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回忆中的扬州是那繁华的夜,明亮的月,如玉的美人。瘦西湖中,有一处名为“二十四桥”,本是抱着意境的心来的,到了之后让人不免有些哑然失笑,此处标识上是这么解释的:此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与二十四桥对应。看似巧妙,倒有些画蛇添足。或许,二十四桥的另外两种说法实在有些难为吧,毕竟造二十四座桥,或是找二十四个美人,还是要费一大番功夫的,桥易造,那弄乐的几多玉人却是不好寻。
但也不必遗憾,这“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有扬州博物馆还你一场杜牧的“扬州梦”呢!几许红绡古灯下,一池莲叶清荷,风拂杨柳岸,有明月照楼,曲音袅袅,你本以为少了教吹箫的玉人。其实,佳人已在,不过是隐于楼阁之中,不然这夜色里的丝竹之声何来?
那古诗里的意境可不就现眼前?此处的人为造景,真是爱极了它!以乐声代玉人在,以无造有,倒又多了一层婉约隐幽之美,真真妙绝!此造景东行转廊处,便是“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意诵读,亦可在此处沉吟小坐,与张若虚同悟人生哲思。
关于明月,扬州总是不会让你遗憾的。即使你是在晦朔之日,博物馆闭关之时前来,没了夜里天上的月,没了人文造景诗意的月,但还有白天的月可供你赏。白天看月亮你得到何园来,何园有一处名为“片石山房”,据说是明清之际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假山上有一石孔,光线透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就是现在物理上学的折射反射原理。人左右移动行走,还可看见不同时日的晦、朔、望、上、下弦月景象。真真是匠心奇巧。不由感慨往事,如果初中时,我的物理老师借此月讲光学原理,那物理成绩便不会是此生不堪回首的痛。
在扬州,月总是随处可见的,各种以“月”命名的地名、桥名、路名、湖名、建筑名星罗棋布。比如有景致的二分明月楼伴月亭、大明寺待月亭、何园近月亭、瘦西湖月观等等,当然,赏月自然是中秋,听说瘦西湖的五亭桥是游赏佳处,五亭桥下共十五桥洞,洞洞相通,每到满月之夜,每洞含一月,加上天上的明月,在五亭桥不远处的小金山里,便可观十六个明月的胜景。在《扬州画舫录》中便有这景致的记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古之人诚不余欺。扬州的月亮,美的让你移不开眼睛。那晚夜里,我盯着明月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