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母语阅读世界,用母语构筑世界

2019-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AnastasiaLSX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南京。第一次来南京应该是十年前,已经没有太多的记忆。一出地铁口我就看到了课本里所描写的秋天,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

金黄的落叶,兴奋的“小朋友”

于是,我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怀着美好的心情开启了三天“取经”之旅。

关于母语

母语民族的文化基因,血脉的延申;是国家的,建设的,国家教育改革的建设工程。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扎下根。只有把根扎深,生命才是永恒的,强大的。

母语有课程,是民族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智慧教育的过程。母语带来智慧,智慧得到生长。

语文教学要以阅读为核心,从阅读获得文化滋养。儿童为本,基于儿童

亲近儿童要有亲近的方式。儿童亲近母语,母语亲近儿童,他们是互动的,对话的关系。

伟大事业在主体本身,在于我们自己,儿童。伟大事物就是教师和儿童

儿童母语教育

儿童母语教育不能简单地和语文教育划等号。徐冬梅老师在“用母语构筑世界”的主题演讲中就提到了儿童母语教育是让孩子用母语认识世界,用母语阅读世界,用母语构筑世界。

重新定义大语文:新教材、大语文、云课堂

统编教材阅读加强,整本书进入课堂,写作更有序列性,传统文化比重增加。我们要用好教材,教好教材,实现保底目标。

我们常说“大语文”,何谓大语文?大语文绝不是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以工具化的字词句训练为教学内容的语文,也绝不是只教教材的语文,更不仅仅是校园里的语文课。家庭、社区、社会机构和更广泛意义的母语教育。大语文也绝不仅仅是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我们还能通过云课堂,通向未来教育的大语文演讲厅、直播间等。

大语文不仅仅是语文教材的学习,应试的语文学习,以阅读为核心,不仅仅是学语文,最根本的是不是在育人,是不是以儿童为本

徐冬梅老师主题演讲

阅读课课例

这次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中呈现了两个精彩的阅读课课例,分别是周益民老师执教的课内阅读课“创造一个老故事”以及梁琳老师执教的文学课《女娲补天》。

周老师的阅读课在课本提供的《牛郎织女》的基础上,补充了另外三个版本的《牛郎织女》。通过阅读四个文本,对比发现各自的特色。周老师重点放在分析黄蓓佳版本的《牛郎织女》。

“谁想干什么?”(王母娘娘让嫦娥劝织女回到天宫)“作家当时可能怎么想?”

“要给故事新增一个角色,增加谁?”

“派牛郎的邻居大妈去劝织女,这样可不可以?”

周益民老师执教课内阅读课:创造一个老故事

邻居大妈这个设定看出了周老师的巧思,这个角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思考能不能请邻居大妈去劝织女回天宫,学生从中悟出了在故事中新增角色是要经过慎重思考的,要想清楚加谁?为什么加他?加角色都要在故事的框架里面。保留故事原先的情节走向,符合故事情感色彩。之后迁移运用,让学生尝试给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新增角色,并说说为什么。

周老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其中的难点——给创造性复述支架,教方法,也做得很到位。

梁琳老师挑战了一节很难的课——文言文版的《女娲补天》。

梁琳老师执教文学课:《女娲补天》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神话故事里面,题目一定不要错过,题目中包括了重要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人物是?事件是?如果读下去,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女娲是怎么补天的?补天后如何?女娲为什么补天?……

师:会阅读的孩子是会提问的孩子。

梁老师关注题目,从题目引发提问,把握故事情节,有紧有松的阅读。她通过激发儿童的天性——问为什么,从而激发孩子阅读神话的兴趣。

整节课,梁老师不断让学生朗读,不断让学生想象画面,也巧妙地把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融入其中。

故事本身是有一种力量,认识世界,丰富自己的一种方法。方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质疑。在感性的文字之上关注理性的事情。神话故事教学要让学生发现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关联之外,还要去发现神话故事的特殊性。教学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的指引,态度要严谨。

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

教什么?

从文本提炼出教学内容,聚焦深层内容。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首先要明确目标和内容。

教审美,但又不仅仅是教审美。小学阅读能力的五个方面:感受性,想象力,判断力,分析力,批判力,整体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要发展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注重其中的因果关系,阅读是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文学的阅读也要教如何发展理性阅读的过程。

怎么教?

注重诵——进入到作品中,看到情境、画面。让儿童习得,学会自己去创造美。

圆桌讨论

短暂的三天学习中,一场场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讲述,一节节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课堂教学,一次次思维碰撞的圆桌讨论,一个个指点迷津的专家讲座都共同点明了一个主题——亲近母语。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我们作为母语老师,母语教育的传递者,必须承担起引导“回归”者的角色。

正如徐冬梅老师所说的:母语教学要实现三个“回归”:

回归母语本身。用可亲的方式引导儿童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

回归儿童。我们要积极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其在阅读中融入文化,寻找自我,确立自我。

回归文学。教师首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然后才是教育素养和教育方法。

我们都是点灯人~

这次学习,点亮了我心中教育教学的灯火。我为儿童而来,也将为儿童而去。我将带着这明亮的灯火,把种子播撒在母语的土壤里,给予阳光和水分,让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永葆对世界的好奇!

永葆对教育的热情!

悄悄地我们走了,挥一挥手,留下了抢眼的签名!

-THE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