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作文

2021-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式微笑

(学生作业)

《边塞诗中别样的美》

岁月婉转,沧海桑田,时光的风沙,带走无数生命,吹遍万里山河,却无法卷走戈壁滩的漫天黄沙,更散不了诗人们赋予它的,那别样的永恒的美。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面对夕阳西下的荒凉,王维却轻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般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没有奇观异景,只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然而那轮徘徊于黄河之上的落日,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没有奇丽美景,没有万家通明的灯火,却让人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边关战事频发,磨破了盔甲,却终没能击碎将士们报国的决心。他们远离故土,告别亲人,从千里之外来为抗敌献上一丝绵薄之力。是啊,金甲可损,生命可弃,戍边壮士及诗人的报国意识怎会减?

边塞的雪,急得让人瞠目。胡天八月,北风一吹,大雪纷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春天的代表,作者却用此来比漫天飞雪的北国冬景,堪称一绝。广阔的沙漠,辽远的天空,浩瀚的沙海,无边的冰雪,惨淡的冬云……大冷天儿,武判官要归京了。这一幅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不正是为了送别武判官而设的吗?

边塞历经岁月的沉淀,后人们从边塞诗中读出边塞的影子,更读出诗人的心境。如果有那么一天,我真想去边塞看看,看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品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怀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最重要的是,去感受边塞诗中别样的趣味。

《谈谈古诗词名句的生命力》

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词是奇妙的,当诗人写出它们时,也赋予了他们活力与生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女诗人李清照笔下的《声声慢》。十四个叠词,编织出作者悲凉的内心世界,写尽枯坐与寻觅的悲苦惆怅。诗人李清照究竟在寻找什么呢?经历了国破、亡夫、无子等困苦,李清照失去的太多,太多。她在寻藕花深处的鸥鹭,在寻那绿肥红瘦的海棠花,那夫妻欢会的春宵良辰。总之,在回忆以往的美好时光,这首诗的凄凉让读者心酸,也让作者心碎。

一支曲子要要了命,这是谁?李后主。哪支曲子?《虞美人》。

李煜本不想做君王,也不是做君王的料,他更像一个浪漫才子,最终他丢了自己的江山,困于囚屋,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美好的月夜,使积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流泻出来,凝成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一发不可收拾。李煜,失败的国君,把诗写活了,让后人惊叹。

闲暇之时,望向远方,品一杯香茶,然后吟一首诗,细细品味其生命力,或惆怅,或欢快,或绝望,或凄凉……

《谈谈山水田园诗的情趣》

万载春秋,大好河山,历代游子的思乡情怀都融入了千千万万的古诗词中,万古流芳……其间,山水田园诗自然少不了作者赋予的情趣。王维,可谓艺术全才,精通山水画,音律,连田园诗都能写成一幅画。《山居秋暝》便是典范,“秋暝”如此美好,竹林深处传来一阵笑语欢声,是那俏丽的浣纱女子归来了,湖面荷叶摇荡,水波涟涟,是那晚归的渔舟从荷塘轻轻驶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闻水声,但见莲动。笑声打破“空山”的寂静,笑声过后,一切回归静谧,人们过着悠闲的日子。舟过无痕,雨落无声,这纯美的生活画卷,不仅仅是山居秋暝的写照,更是诗佛王维的心之所向。他认为“山中”要比“朝中”好千百倍,诗人用心去品这山这水,其淡泊超脱,闲适自然在这清新的言语之中。

说起陶渊明,想必大家必然熟悉。归隐田园的大诗人独爱菊,不为五斗米折腰。《饮酒·其五》便是诗人隐居时所作。结庐在人境,却没了车马之喧,诗人处在闹市中,活在俗人中,心中却没有一丝尘埃,他所向往的桃源美景,本就不在人世,而在他平静的心中。有了这逍遥的心,无论是东篱采菊,还是南山远眺,都能品出并将山水情趣描绘出来。陶渊明放下功名,隐居田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山水田园诗,写美了自然风光,写意了作者的心境,是时代的缩影。诗人将情趣寄予山水,又将山水藏进了诗中,丰富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偶尔抽出一本《唐诗宋词》,轻轻地打开,陪诗人一起漫步山水之间,看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品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吟一首山水田园诗,找寻其中的情趣,岂不美哉?

《心悠然,桃园现》

采菊何须东篱下,悠然无处不南山。

                          --题记

五行诗被千万学子吟诵,朗朗诗声,我似乎看见了这位五柳先生。他醉了,但不是因为酒;他安然了,不是酒的麻痹;他释怀了,不是因为酒后的短暂失忆。

因为他放下了红尘中功与名。

他贵为名门望族之后,却已经沦落到居于一简陋朴素的小屋。他的住所,建与喧嚣扰攘的尘世,小屋外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可是他却听不到车马喧嚣之声,也不慕富贵人家的门庭若市之情。

他不禁自问,你怎么能如此之超凡脱俗呢?处在闹市里,活在俗人中,可内心却没了半点尘埃。他抿嘴浅笑道:“若是心灵避离了这俗世红尘,居所自然是幽静远邈,正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可又有几人能读懂这些呢?诗人淡然一笑,步入庭院,在东墙下采撷下那朵朵清菊,徜徉于忘我的境界中。无意间抬头,目光恰巧与远处的南山相会一处。所见南山美如仙境,缕缕若有若无的云雾飘绕在四周,残阳西斜,余晖洒下,南山似乎又多了一份妖娆。此时,成群的鸟儿,在暮色落下前,匆匆飞行,飞向温暖的巢穴。

他痴痴的望着此景,寻找着隐含其中的生命真谛,恍然中寻找,却早已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述给世人。这一刻,诗人已和自然融为一体。

这,便是陶渊明一生的心之所向吧。毕竟,他的“桃园”本就不在尘世,只要心无杂念,悠然自得,那么“桃园”自会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