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曼珠沙桦

查理芒格去世了,在99岁的高龄,其实应该没有什么意外感。如果硬是有一点点惊讶的话,就是感觉科技还是没有发达到可以长生的程度,再有钱的人,也仍不免一死。

我读过他的一本书《穷查理宝典》,一本以金句为主要内容的书,一个人,活到他那个份上,说什么都是对了的。

又或者说,愿意被倾听的,愿意被相信的,愿意跟随的,还是那些一直在做着对的事的人,而证明他做的事是对的,就要看他的行为究竟得到了什么。

在位置上处于最高,在金钱上获得了最多,在某个领域成为头部,在某个行业成为顶尖。

只有在这样的位置,形成了这样的碾压下,人们才会愿意把自己的关注给到他、把自己的时间给到他、把自己的信任给到他、把自己的意愿屈服于他。

他说的话,成为指引前进的方向;他的行为,成为模仿的榜样;他的习惯,成为别有深刻的意味;他的想法,被各种猜测和揣摩。

感谢这个时代,我隔着千山万水,在一个祖国西部的小小县城里,却能轻易读到一生都不可能见到的人的书,揭开命运帷幕的一角,窥见在某一时刻,一个生活在和我完全不同世界的人,在想些什么,要表达什么,如何总结自己的时光,怎样提炼出观念。

现在唯一想得起书中的一句话是: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曾经被这句话击中,这是多么直接和干脆的表达,又清晰地指明了方向。你想要的东西没得到,就证明你现在配不上它。如果你想要,那就努力和它匹配。

而我是花了多少时间在向往又抱怨上,否认和难过上,羡慕和嫉妒上?

没有就是不配,想要就是尽力去匹配。多么简单明了,却又删除了多少无用的消耗。

这句话现在看来仍是深刻的洞察,明确指出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是调节自己改变自己来适应想要,而不是空空地把时间消耗在得不到的痛苦上,没得到就是配不上。

地位如此、金钱如此、爱情亦是如此。

与其苦苦纠缠于得不到的苦,不如想怎样才能匹配上可得的东西。

而如果真的匹配不上的话,那就坦然面对得不到的局面,而不必生出无谓的悲伤和失望。

这句话的成立还在于时代背景,要有这样适配的环境,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提升的意愿,环境里充满了机会和奖励。

如果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那努力就会毫无意义,而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无一例外会放弃付出,而改为退守一隅。

古代的隐士,梦中的桃花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现代的宅男宅女,躺平族、三和大神……

在这位令人尊敬和仰慕的老人离开之际,留下三言两语,以示曾在我生命里留下警示的痕迹的怀念。

希望在另外一个地方,他仍然能自在和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