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暑去秋来,天气渐凉!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婉婷和你们的时光2018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2017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二,星期三) 00:38:26将迎来处暑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

夏秋交替的时间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专家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处暑后的天气有哪些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 养生

调起居解秋乏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多喝水防秋燥

处暑节气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养脾胃祛潮湿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有哪些养生禁忌?

忌吃萝卜和西瓜

处暑饮食应以温补、壮阳、滋阴的食物为主。西瓜性凉不易多吃,同时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作息忌晚睡贪凉

天气变得凉爽很多人还遵循着夏天晚睡纳凉的作息,但进入秋季后天气开始转凉夜寝时不能贪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室内忌闭门干燥

应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忌过早过晚和对抗性运动

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过早过晚运动。秋季主收敛,不适合做激烈的对抗性的运动,运动时情绪要慢慢收敛,赢了不躁进亢奋,输了也要不畏缩郁结。

(本文参考百度百科、新华网等整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